蜡染布可做成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如钱包、布艺相框等。蜡染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 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贵州各民族蜡染使用的布料不尽相同,但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的。黔东南和黔南一带常使用棉布,一般是平纹棉布。丹寨和三都的苗族则喜爱用斗纹布,这是一种布面组织呈细小菱形层层套叠纹路的家织布,服饰品尤其是被面多以斗纹布制作。
随着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社会上对污染企业加强环保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政府对于环保监管的各项立法与政策也都在加速落地。近年来,我国的染料进出口数量稳定,出口的染料品种以中端为主,以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和活性染料出口量所占份额最大,分别占 39.08%、17.02%、13.78%。其中分散性染料出口量占我国全部染料出口量的 40%,进口量占我国染料进口量的 6%,近年进出口数量呈现稳定态势。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蜡染布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棉布、麻布等天然纤维织物含有杂质,经线有浆料,必须反复以浸泡、捶打、清洗和日晒的方式来清除,否则会影响染色质量。古代称这道工序为“湅”。贵州民族妇女织完布后一般都要经“湅”这一道工序。练的方法,各地也有差异。有的地区用开水煮烫,有的地区用草木灰水来煮,有的地区先用柴灰煮脱胶,再用蜂蜡煮,使之光滑柔软,也有些地区是用自然露水令杂质逐渐消失。因为经煮后的棉纱中的脂类会脱掉,所以点蜡时不够平整,易渗蜡。因此,在以煮的方式来练布的地区,点蜡之前先要用魔芋浆或白芨浆浆布。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蜡染布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蜡染布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蜡染布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但是在一些蜡染布细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蜡染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 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因此“冰纹”也是蜡染手工艺的独有特征,“冰纹”被誉为蜡染的“灵魂”。
2023年中国蜡染布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传统蜡染以其独有的民族色彩以及文化底蕴,与快时尚服饰不同,给人们留下新的审美体验。因而不但应传承保留传统的蜡染工艺技术也应与现代的美学以及工艺技术结合,将蜡染应用到服装与服饰的设计中,把蜡染的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蜡染具有更大的创新潜能,被更多的用户熟知,使蜡染服装与服饰变成时装潮流。
蜡染被列入优先发展的行业,因为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蜡染产品一直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工信部指出,2020年蜡染出口额达到5.327亿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出口1.578亿美元。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营业收入52564亿元,同比增长0.9%;利润总额2067亿元,同比下降24.8%;行业亏损面21.4%,同比扩大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下降6.6%、6.6%、3.4%,化纤产量同比下降1.0%。行业平均用工人数551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8%。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随着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社会上对污染企业加强环保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政府对于环保监管的各项立法与政策也都在加速落地。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蜡染布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未来,蜡染布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蜡染布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