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郝孟佳)8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高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润丰学校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助力教育评价转型升级开展了研讨。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表示,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围绕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探索智慧教育模式、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要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方面,特别是赋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教育实施全方位、系统性的数字转型,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强调,要拥抱新技术,依托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赋能学校教育教学、赋能学校发展。他建议,学校要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果、习惯、态度、动机等方面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真正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称,中国教科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很早就布局开展研究“基于新课标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评价”,探索评价改革引领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超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意义深远。张少刚认为,随着教育思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演变,但是课堂始终是改革的对象和主阵地,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引向深入,取得更多新成果。
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张宪国指出,在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院的统筹指导和精心组织下,在朝阳区和北京润丰学校的务实推进和不断创新下,“基于新课标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了新技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路径,这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的举措,也为全市提供了样板范式,意义重大并且有深远影响。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孙迅介绍,朝阳区作为发展中的首都教育强区,一直着力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聚焦课堂、重在实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在成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后,朝阳区按照“一横一纵一融合”智慧教育工作思路,聚焦“课堂、课程、课题、大数据”,依托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整体构建教、学、研、评数字化育人机制,为教育强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中国技术教育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办,麦盟教育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协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润丰学校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