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诗歌,一座城市的美学密码

2023-03-06 11:19:51 3月5日《福建日报》第8版

诗歌,一座城市的美学密码


(相关资料图)

——读尹继雄诗集《晋江册页》

一个诗人为他所生活的城市献上一部诗集,无疑,这是一件美妙的事儿。等于是为这座城市设置了一部美学密码,供自己或别人去解码,感受诗之美与城之魅的黏合力量。

城市、诗歌、诗人,这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网,包含着城市随着时间流逝和空间迁移所携带的复杂情感和丰富信息,也包含着诗人的某种写作理想和野心,以及来自读者的某种罗曼蒂克的阅读想象。

杜甫的成都、苏轼的黄州、波德莱尔的巴黎、洛尔卡的纽约、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等,诗人与城市彼此塑造,彼此留念,彼此成就。这种遥远的写作传统被今天的诗人尹继雄承续,他为晋江写下了《晋江册页》。我无意于将尹继雄的晋江与这些大诗人比肩而论,但是,他们之间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城市对一个诗人的生命滋养和诗人对一座城市的美学书写及精神建构,亘古相连,出乎本能。

我们在那些流行了几十几百年的诗中领略了杜甫成都的明快、苏轼黄州的包容、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洛尔卡纽约的喧嚣、博尔赫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之后,我们急切翻开《晋江册页》,想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是:尹继雄的诗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晋江?

海德格尔说,诗是给存在物命名。尹继雄给“晋江”这个巨大的存在物命名实则是一种全新的呈现。命名可以是独到的描述,可以是充满智性的思想,可以是走入内心的醒悟。在我看来,《晋江册页》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晋江三个维度的命名。

其一,历史文化深处的晋江,这个晋江是苍茫的。“那些重叠的口音,老去的瓷器/和如水的丝绸/铺开去路/你依然从那里找到宋元/苍茫的行迹”(《宋元安平桥》),“苍茫的行迹”哪里只是诗人笔下的宋元安平桥,晋江的整个历史文化深处皆是苍茫的。我们看到,“第一辑 红砖厝密码”里的诗作,多是对晋江大地上历史文化之“物”的展览与咏叹,五店市、红砖厝、紫帽山、石井书院以及各种名字的寺、塔、楼、馆、寨、石等,直接成为作者诗作的标题。顺着这些“物”,你可以标识出一个完整的文化晋江地图,同时顺着对这些“物”的咏叹诗,你还可以走进那苍茫的历史文化深处,然后,“一言不发。唯余铁凿和石匠的深刻/把一声断喝嵌入/最初的心田”(《石敢当》)。

其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晋江,这个晋江“保有自信的韧劲”。尹继雄在晋江生活了二十多年,对这座明星式的经济强县所展现出的经济发展热度,想必有身贴炉火一般的感受,他顺理成章地写下了《鞋的世界》《纺织与服装共舞》《我的“晋江芯”》《福埔,从赤土埔到现代城区》等表现晋江现代工业发展的诗作,这类题材的诗意发掘无疑是一种写作挑战。不仅如此,他有两首重要的诗作《晋江人的DNA》《赤土埔卷宗》,将我们从晋江火热的经济发展现实带入探究其背后深沉的原因之中。继雄告诉我们,其根源在于晋江人身上的精神:“他不畏贫瘠,保有自信的韧劲/爱拼,能拼到筋疲力尽/会赢,也能输赢笑笑。跌倒了一次次/都能爬得起来(《晋江人的DNA》)”;“他的身体里/延续着一条中原长路,在凄风苦雨里/练就一身高超的穿行术(《赤土埔卷宗》)”。“自信的韧劲”“高超的穿行术”,即“晋江精神”的本质和来路。

其三,以海为生、以海作路的晋江,这个晋江既是蔚蓝辽阔的,又是柔美倔强的。诗人在《塘东沙堤》中深情地写道,“那不可预知的苍茫之水啊!/日复一日,在大海呼啸的背脊上,/垒起柔美与倔强。”让我惊异的是,在“第三辑 大海的口信”里,每一首诗都与海有关、与海相连,这些湿漉漉的诗句让我明白,这个从江汉平原移居晋江的诗人已经封存起故乡的河流与稻田,大海开始流进他的血液里了,他对大海的颂歌和沉思源自他对海的热爱和梦想,当然也是对晋江的热爱和梦想。

作者对晋江三个维度命名的诗作,各具形式和特质。感物抒怀时,有小令和绝句似的工巧与清新;描述现代工业发展时,他的诗直抒胸臆,有豪迈之气;面对大海和内心时,他的诗是细腻和内敛的,象征和隐喻的修辞也变得丰富。

大约五年前,我为尹继雄的诗集《我把大海折叠》写过一篇小评论,在文中我谈到了其诗歌的时空感、生活气息和感伤气质,五年过去,这些特质依然流淌在他的诗歌中,但我们也看到了尹继雄诗的某些变化,一是及物的叙事成分慢慢扩大,隐喻、象征的现代修辞变少,有了苏轼说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风格;二是平衡了“看”和“思”的逻辑关系,他的诗有一双“看”的眼睛藏在诗背后,对事物对生活的精细描述既有细节也有想象,通过“思”的反问和反省,让诗性凸显;三是书面语和口语在诗中交替运用且娴熟、精练。

正是在诗艺的不变与变中,诗歌写作便充满了无限吸引力,我想尹继雄是体验到了这种吸引力的。在他不停的写作中,我总是充满期待。

经济发展 布宜诺斯艾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