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滚动:八大山人有几个人(这个家族了不得!出了三个和尚:一个皇帝、两个艺术巨匠)

2023-01-28 08:33:34 热点网

这个家族了不得!出了三个和尚:一个皇帝、两个艺术巨匠

真正从根脉上论起来,历史上唯一从贫苦农民成为皇帝的,只有朱元璋一人。


(资料图片)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贫苦,求告无门,曾经出家为僧,这个历史事实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也自从朱元璋起,老朱家这个家族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要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就必须从当和尚开始。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一个人永远无法忽略。即使是不懂艺术、不懂书画的人,也大都听说过“八大山人”这个名号。“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朱元璋家族的后世子孙,名字叫朱耷。

朱元璋有很多儿子。建国以后,他按照历朝历代分封子孙的惯例,把第16个儿子朱权册封到了江西南昌,封号宁王。按照圣旨,宁王这一支就一直在封地繁衍生息。到了第十代的时候,老朱家宁王这支生了个孩子,叫朱耷。据说朱耷刚生下来的时候耳朵很大,他的父母就因形起名,“耷”拆开看就是“大耳”。

按说朱耷是皇室贵胄,应该一生富贵平安,除非具有佛祖释迦牟尼那样的善根,这辈子应该与当和尚无缘。但世间事往往是祸福旦夕。朱耷19岁的时候,李自成攻破北京,逼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杀,这也就意味着老朱家的大明王朝正式宣告破产。随后的顺治二年,清兵大举挥兵南下,面对各地的激烈反抗,清兵就上演了惨无人道的“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南昌陷落后,朱耷所在的宁王府90多口人全部被杀害,只有刚刚20岁的朱耷逃了出来。

一个富贵公子,从此就踏上了饥寒交迫、居无定所,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生涯。当时的朱耷,只有三种选择:投降清朝,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但骨子里的忠贞和血性不允许;继续逃亡,随时都可能饿死、冻死,或者被野兽吃掉,生命朝不保夕。唯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出家。

23岁的朱耷就削发为僧,跳出红尘,意图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下度过余生。可惜造化弄人,就连这样的愿望朱耷也没有实现。当了22年和尚之后,由于康熙亲政以后对于僧侣制度的改革,朱耷被迫还俗,他的和尚生涯宣告结束。

这22年的出家时光,朱耷纵情丹青,专心学习绘画和艺术创作。如果从专业进修和为艺术做贡献的角度讲,被迫出家是一个皇室子孙的不幸,又是艺术领域的大幸。

被迫出家,被迫还俗,这样的戏剧化的煎熬之下,加上亡国之痛等交加,55岁的朱耷疯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经常哭闹街头,要么醉倒路边,任人笑骂。后来,他的一个侄子不忍心,就把他接回家,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朱耷恢复了正常。这个经历了“涅槃”式精神洗礼的艺术家,开始了卖画为生的生活。

现在的拍卖会上,朱耷的画作真品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价格,但在当时,朱耷的一副作品只能卖三文钱。朱耷一生傲骨铮铮,不媚权贵、不随俗流,只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所以,他的作品极端追求神似,追求物我合一,强烈而明显地表现情感,而不强调形似,笔法挥洒奔放,风格冷峻凄凉。

在当时很多世俗人眼里,看不出朱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但在后世研究者看来,在朱耷这里,中国的传统文人画的艺术巅峰,艺术水平达到了最高。

老朱家的这个子孙,就这样靠三文钱一幅画作,维持自己的生命一直到80岁去世。

从中国绘画艺术诞生起到清朝结束,整个的发展历程中,那些具有时代意义和典型价值的艺术家是能够数上名字的。例如,当代的吴道子,他是后世尊崇的“画圣”,也是美术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人;北宋的苏东坡,他几乎被认定是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创派始祖;再后来就是明朝的徐渭;接起这个接力棒,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文人画,就是后来的朱耷、石涛、吴昌硕等。谈起中国美术史,这几个人是无法绕过的。

老天爷有时候很不公平,就是这样的具有开山立派、泰山北斗地位的大艺术家,老朱家就出了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朱耷,另一个是石涛。

要说石涛,也必须从当年的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当年起兵的时候,他的哥哥朱兴龙已经去世了,留下一个叫朱文正的儿子。朱元璋就替哥哥养活了这个孩子。朱文正长大以后,成为朱元璋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之一,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朱元璋就封朱文正的儿子朱守歉为靖江王,封地就在今天的广西桂林。

靖江王这一支的第十代,就是石涛。石涛名叫朱若极,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潇湘老人等都是他的号。由于他后来经常用“石涛”这个号,居然让人忘记了他的原来名字朱若极。

也是同样的原因,石涛所在的家庭也败落了。公元1645年,清兵攻下桂林,靖江王府遭受惨烈的烧杀淫掠。烽火狼烟之中,一个太监报着年仅3岁的石涛逃了出来。为了躲避天罗地网般的追杀,主仆二人逃到了广西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石涛法名圆济。

寺院生活既保全了石涛的姓名,也给他创造了相对安稳的学习环境。相比朱耷的愤世嫉俗,石涛比较圆融。他不但在艺术上已经很有成就,而且在事务处理方面也有所长。石涛42岁的时候,已经是当时南京长干寺的主持。这个时候,他面临一件政治大事:康熙南巡。

康熙当时选择南巡,一方面有体察民情,安定江山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南巡,收揽和安抚南方的文人。从古以来就盛传“南方的才子北方将”,江南水乡,往往是人文渊薮,文化鼎盛,人才辈出的。

石涛因为还有自己的俗世追求,希望能通过皇帝的关注或者支持,让自己活得更高的政治地位或者艺术地位。所以,面对康熙皇帝的南巡,石涛选择了积极见驾,而且先后积极了两次。

就因为这两次见驾,石涛和那个宋朝灭亡又在元朝廷做官的赵孟頫一样,被人诟病毫无骨气,一身媚骨,奴颜婢膝等等。特别是很多人把石涛的表现和朱耷的表现进行对比,人品高下立判。骂的人或者有自己的理由,但从经历说,国破家亡的时候,朱耷已经19岁,而石涛只有3岁,还不谙世事,对于这种痛苦、苦难和折磨还缺乏深刻体验和记忆。

也因为经历的不同和人生选择的不同,朱耷和石涛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取向。简单地说,朱耷只画自己喜欢的风格,所以他的画就风格冷峻奇异,而石涛就更加兼顾观赏者的喜好和艺术品位,所以画出来的东西更好看,风格也就更圆活,用色也就更艳丽一些。

但两次见驾和后来的进京,都没有让石涛达成自己的目的,心灰意懒之下,51岁的石涛也开始卖画为生,一直到67岁走完人生的所有路程。

石涛作为一代艺术巨匠,对于中国美术的理论贡献和艺术贡献是巨大的。他著作了《画语录》,一反当时暮气沉沉的摹古风气,倡导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直接感受,这令当时的艺术家耳目一新。在艺术贡献上,他率先打破平淡,在笔法上形成了“万点恶墨”、“枯笔狂扫”、纵横飞舞的艺术风格,是名副其实的一代艺术泰斗。

八大山人 艺术巨匠 三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