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阎朝隐《奉和登骊山应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当中,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其中图腾文化,则是历史较为久远、应用最多、受众最广的文化之一。
(资料图片)
最开始时,古人将各种动物的形象,用来作为图腾,形成精神象征,希望自己及己方部落的人,具有图腾上所示动物一样的精神品格或者能力。
最早的图腾有很多种,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比如“鹿、狼、鹰、虎、蛇”等等。
随着部落之间不断的战争与合并、各部落之间的图腾也不断地融合、创新。逐渐地“龙”成了中华大地上的一种主要图腾。
时至今日,“龙”对于每个中华子孙来说,都是无比神圣的形象,我们也常称呼自己是龙的传人。
如今的人们,常在一些古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听到“龙袍、龙体”等等一些词语,让人们觉得龙就是皇帝的象征。
其实这些词语,是在唐代之后,才特制皇帝这一人群的。
而之所以,龙会成为皇帝的代名词,这与唐代对“龙形象”的固化与加深,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
01唐代之前,与龙所代表的意义第一,唐代之前龙的形象
众所周知,至今为止世界上并未有明确记载“中国神龙”的形象,也没有相关的影音资料。
“中国神龙”的形象,也只是出现在历史的一些器物之上,又或者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再加上人们的想象。
从而形成了如今的“中国神龙”形象。那么中国龙的形象,到底是从哪里形成的呢?
早在中国氏族社会时期,每个氏族或者部落都会拥有自己的图腾,而他们在不断的征战过程当中。
每当战胜一个氏族,就会将那个部落的图腾截取下来一块,拼接在自己部落的图腾之上,用这样的方式,来彰显自己氏族的强大。
在众多氏族之中,有一支极为强大的氏族,他们不断征战,接连吞并融合了许多氏族,并且将这些氏族图腾的一部分,融合到了自己氏族的图腾之上。
于是,原本图以蛇作为图腾的华夏族,就渐渐地有了猪头、鹿角、牛耳、羊须、鹰爪、蛇身。
然而汇聚了如此多图腾的特点之后,这个图腾与华夏族原本蛇的图腾,在形象上有着天壤之别。
于是为了个这特图特重新想一个名字,人们就将它以传说中最为强大的生物命名,也就是神话当中的龙。
到了夏、商时期,随着人们对于龙的崇拜,龙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再次得到了丰满,人们不仅给龙加上了鳞片。
同时更是赋予了龙一双足以摄人心魄的双眸,不怒自威的龙形象,成了主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心中对于龙的崇拜越发强烈,纷纷赋予了龙不同的神通,让龙逐渐“神化”。
而神龙的形象,也会时常变化,甚至在有的时期的龙形象中,还有了一对巨大的翅膀。
我们如今所见到的中国龙的形象,大致定于唐朝。由于唐朝以雍容华贵、强壮富态为美的审美观。
因此龙的形象不再是以“蛇”为主体的瘦弱形象,而是丰满了很多。
同时由于在唐朝人中,龙的精神形象,以及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得到了提升,因此龙的形象,也逐步定型。
乃至于从唐朝至今,龙的形象再未曾发生过太大的改变。
第二,唐代之前龙所代表的意义
真龙天子这个说法,主要是唐代之后才开始形成,并流传开来的。在此之前,龙一直是一种自带天威的圣兽。
在中国古典神话当中,龙是鳞虫之长,有着无上威能,可以飞天遁地,善于变化、隐藏。
它与凤凰、麒麟等,都属于祥瑞之兽。凡是有关于龙的传说当中,龙的战斗力一直是它最引以为豪的。
并且根据不同龙的不同能力,人们还为它们“安排了不同的职务”。比如祭拜土龙可以求雨,(不是神话中的海龙王)。
比如祭拜天天龙可以预测吉凶、再比如祭拜战龙可以战无不胜等等。
当然,这些龙所代表的,都是神话中自然界的龙,在此时龙还与人无关。人们将龙的形象刻画在器物之上。
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为了彰显对于龙的尊崇。
后来由于龙的稀少,以及在神话传说中超凡的地位,因此人们常常将有才华的人,或者杰出的人士称之为“人中之龙”、“人中龙凤”等等。
这时龙才与人联系到一起。甚至还会将某些天资出众、超凡的人,称之为天龙之子。
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龙渐渐地地成了一种高贵、权威的象征,被人应用的更为广泛。
但此时的龙并不是代表某一部分人,或者某一类群体人的专属代表。真正将龙进行固化在皇族的,是唐朝时期。
02对龙情有独钟的唐朝皇帝
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汉高祖刘邦母亲“遇龙产子”、以及他斩白蛇起义,呼应上苍等故事,使得当权者强行与“龙”、“天意”产生了关系。
但是那时候帝王么也只是在“蹭遇龙成祥”的热度,龙与皇族或者皇室之间,并无太大的关系。
并且,为了秉承君权神授,皇帝之位乃是天赐的思想,龙还不足以成为皇室的标志,或者皇权的象征。
因此虽然当时皇室总喜欢拿龙来说事,只不过是因为龙乃是祥瑞之兽,与龙有关系的事情,在百姓心中都十分的神圣。
当权者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罢了。
经过隋朝皇帝有意地借龙发挥,使得龙这种圣兽与皇室之间,产生了极为微妙的关系。当时在百姓的心中,龙俨然成了地位的象征,成了有权有势之人的代表。
到了唐代,通过“宣武门之变”上位的李世民,虽然励精图治想要将大唐治理得更好。
但是在那个长幼有序、立长不立贤的传统思想之下,他的上位明显是不够光彩的,甚至还常常被人拿来指责。
身为皇帝,谁不希望自己身上没有污点呢?为了不让人诟病,李世民登基后不久,就传出了李世民“顺应天意,继承大统的天地异象。”
相传,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候,就曾天降异象。
当年李世民的母亲在生他之时,有两条飞龙降临于产房门外,相互嬉戏追逐了足足三天,待到李世民母子俩平安无事之后,才腾空飞走。
出生时就带有异象,并且有两天飞龙守护,这无形间就为李世民的身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如若不是天选之人,又怎能有如此祥瑞之兆呢?
除了出生时就有了“天选之姿”,相传在李世民出生不久后,还曾有一位“高人”给李世民相过面。
说李世民天生就有“龙凤之姿”,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定是一位济世安民的能者。这就与李世民的经历不谋而合、照相呼应了。
最为关键的是,就在李世民将要登基称帝的前不久,就传出在谈王朝境内,有黄龙白日升天,并且黄龙之上隐隐携着一股紫气。
经过有关大臣的分析,这正是真龙归为、紫气霞飞之照,印证着李世民登基称帝,乃是顺应天命。
这些传说,无疑都在印证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李世民坐上皇位乃是天意,他是天选之人、受命于天。
这与当时皇帝受命于天的思想不谋而合。不过究竟这些故事是否属实,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用这些故事来衬托他当上皇帝这件事情,那就十分的恰当了,总之当时的唐朝百姓,十分相信。
李世民为自己登基称帝找到了“天意”,而龙作为预示着他“合法称帝”的征兆,也被李氏王朝极为重视,这也注定了,龙这一形象在唐朝会更加的非凡。
03被李唐王朝固化与加深的龙形象自李世民之后,李唐王朝的许多皇帝都对“龙”重视有加,不仅将龙的形象刻画在了各式各样的陶瓷器皿上,更是将龙文在了自己的衣服上,“龙袍”的概念,渐渐诞生。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此时皇帝的黄袍之上,已经有了龙的图案,但是此时皇帝上朝,或者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还会穿着自己的朝服.
并不是“龙袍”。也就是说此时的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皇家的象征,只是与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象征着权势与地位。
除了李世民以外,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更是直接宣称自己被神龙附身,成了神佛在人间的代言人。
而在唐朝的历史上,曾经有三个皇帝,直接用龙作为了自己的年号,由此足以说明,唐朝皇帝对于龙的看重。
也正是经历了唐朝各位皇帝的努力,使得龙代表神圣、代表权利的崇高形象在唐朝得到了固化与加深。
总结不过虽然,龙的形象,在李唐王朝已经成为当权者的专属,但是真正将龙纳为皇家专属的,却是在宋、元时期。
那时龙的形象,只有皇族才能使用,而龙体、龙子等带有龙的称谓,也成了皇室的专有名词。
时至今日,龙早已不再是某一个群体的称谓或者象征,它所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而如果没有唐朝历代皇帝的努力,或许龙的形象,流传至今也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了。
唐朝皇帝 受命于天 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