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三月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春意浓。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量感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经开区教研室于日前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凤凰城分校开展了基于“量感”培养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凤凰城小学吴慧萍老师主持,经开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敏老师主讲,区各校教研组长、五六年级课任教师齐聚三楼报告厅,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首先由凤凰城小学闻谈文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的《体积与体积单位》。本节课由“乌鸦喝水”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再通过“摸桌洞”活动感受空间有大小,接着用观察法比较三个物体体积,直观地从空间大小上建立体积概念。体积单位的引出,老师很注重孩子们已有知识基础,启发引领孩子们做知识迁移,由长度到面积到体积,一维二维三维自然建立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大小,并将它们的大小在脑海里形成表象初步建立量感。再通过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触动各种感官深刻建立对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的量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节课由银湖小学辛倩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辛倩由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关系导入,通过两种图形分别绕宽和高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和圆锥,自然由二维过渡到三维。让学生大胆猜测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分组实验来验证猜想,最后对比学生三种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建构了新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设计一些判断题、情景题,这样加深了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两节课后,各校教师代表围绕两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和习惯的培养以及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进行评课交流。
在教研活动的最后环节,由经开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敏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周敏概括了两节课例的三个共同优点:两节课都很精心。主要体现在设计上。两节课都涉及空间观念教学,教师都采用实验操作活动,体现了“量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两节课都体现了结构化教学,运用了迁移方法,使数学学习结构化,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周敏同时也对两节课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首先两位教师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有待提升。其次课堂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课堂我们要有“留白”的时间,两节课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课堂总结可呈现知识和方法。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修正的过程,必须以量的积累为基础。虽然量感是一个新增加的核心素养,但理念一直走在前沿,愿我们一路满怀希冀,从容前行,保持教研的热情,收获更多的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