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抚州乐安县城坐车,绕行近两个小时的环山公路,便是金竹畲族民族乡吓通村。因山势险峻,被外界称为金竹瀑布群的各类大小瀑布散布其中。
外界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实际上却是该县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直到2010年才通上水泥路。但这个仅有37户人家、134口人的偏远畲族小村,至今出了20多名大学生,其中不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学生。
山里娃有一个共同的教师——蓝太阳。
【资料图】
从十几岁弃医从教做起教师,到现如今退而不休,继续守护在大山深处。教学点的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蓝太阳却用46年的奉献,成为山区孩子心中永不落的“蓝太阳”。
不能看着山里的孩子没学上
1976年,金竹畲族民族乡流舍村芳草教学点唯一的教师调走,芳草的孩子面临失学,只因为村支书的那句:“你有文化,不能看着山里的孩子没学上,就不要做医生了,还是来村里教书吧。”蓝太阳二话没说,做起了芳草教学点的代课教师。
“那时候读个书可难了。”白石岗村小组老支书蓝大毛解释,“因为芳草教学点在一条大河的对面,每天孩子们都要走四五里山路,再越过‘跳石’,到河对面去上学。”
每天上学、放学,都能看到蓝太阳站在河边接送学生,碰到个头小的学生,蓝太阳还会背着他们过河。
更难的是山里人起初并不重视教育,孩子想上学,可家长不愿意的事屡见不鲜。
蓝太阳见不得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书读,他就帮学生垫付学费。有的学生回家太远,蓝太阳就带着他们吃住在校。每天除了包班上课,蓝太阳还要烧火做饭。有时,学生头疼脑热,蓝太阳会连夜带着孩子到村卫生所治疗,十元、几十元的药费,基本都是他来掏。
蓝太阳深知无法读书的苦。原来,蓝太阳家里共有兄弟姐妹8个,从小家中困苦,读了两年书就被迫辍学,下田干活,一干就是6年。
“小小年纪困在田里,只会干农活,还是无法改变贫困的生活。”蓝太阳便背着父母走进学校找教师求助,最终用4年时间学完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
改变了山里的风气
1983年,蓝太阳被调到吓通村小学工作。那时,吓通村没有校舍,他就把村里的一处老房子改造成了学校。没过几年,老房子倒塌,他便把自己的家当作学校,一用就是10年,至今他的老房子里还可以看到一面老旧的黑板被镶嵌在墙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行财政包干,乡镇财政困难,6年都发不出工资,很多老师都外出打工,蓝老师却留下来了。”蓝大毛告诉记者。
周末自己种田、养猪,没拿到工资的那几年,蓝太阳一家六口人主要还是靠蓝太阳的妻子干农活、打零工补贴家用。
1994年,金竹瀑布群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参观,村里落后的教学条件成了蓝太阳的一个心病。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他先后从家里拿出了1万多元,新建校舍,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液晶电视,基本上用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多年来,为学校打井、装玻璃、砌水池等,蓝太阳自己也不清楚搭进了多少钱。1999年,等到蓝太阳考上师范后才得以转正,转正工资起初不过300元。
蓝太阳家并不富裕,这几年才勉强盖起一栋两层高的小楼房。采访当天,蓝太阳的妻子更是一大早就去山外打零工了。
可蓝太阳始终希望更多的山里娃能通过读书这条路,走出大山。
“多亏了蓝老师的付出,现在的吓通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原来我们山里人都是比谁家出去打工赚的钱多,现在大家开始比谁家出的大学生多。”蓝友才是隔壁丰坪村小组的村支书,他介绍这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蓝太阳的学生,还有的一家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不落的“蓝太阳”
由于年岁增长,蓝太阳的听力有些退化,怕耽误教学,蓝太阳自费购买了助听器;长期伏案工作,他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症,尽管病痛缠身,但他从未因此耽误过一节课。
2017年,蓝太阳退休前,村民们却找到他说:“蓝老师,您退休了,孩子们怎么办?要不这些孩子转到外头的学校去上学?”
面对群众期待的眼神,蓝太阳动情了:“我也舍不得这些孩子啊,大家这样信任我,我退休后,一定还会坚持到学校辅导孩子学习的。”正因这句承诺,学生没有转学,这个教学点得以保存。
村民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年,蓝太阳被查出身患癌症。但学校其他几位教师都是刚分配来的年轻人,为尽快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中心校的领导决定继续返聘蓝太阳指导帮扶年轻教师,他爽快答应。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从生活上、工作中无微不至地关心和指导帮助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情况,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成长进步。
2021年上半年,教学点的女教师请产假,急需人手,蓝太阳做通家人工作,当天就到学校上课,一上就是大半年。
年轻教师黄文,是在2021年9月和另一位男教师一起分配到教学点的。
“第一天到校,蓝老师就在学校,忙活了一整天帮忙打扫卫生。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来了,主动问我们有没有什么东西坏了。帮忙修好床后,他发现学校后面围墙断开了,又一个人搞来砖和水泥,在那把围墙补起来了。”黄文介绍,平时蓝太阳也经常来学校看一看,问一问两个新老师有什么不适应,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孩子们一看到蓝太阳出现在校园里,总会争先恐后冲到他的跟前。对山区孩子们而言,他就是心中永不落的“蓝太阳”。
稿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徐光明 们有没有 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