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形势下 港中深两所附属学校双双获评“卓越学校”

2022-05-16 14:15:50 深圳特区报

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为龙岗区加快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首个国际大学附属基础教育集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在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中诞生。

作为港中深基础教育集团的两所附属学校——知新学校、道远学校,是大学教育理念向基础教育的延伸、辐射,附属学校与大学文化一脉相承、气韵融会贯通。让外界称奇的是,在“双减”新形势下,两所成员校双双获评2021年龙岗区“卓越学校”培育对象。知新学校还荣获“深圳市教育创新领跑学校”称号。

短短一年,该集团就以一系列区别于传统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为龙岗区集团化办学开出一条新路,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博文约礼”的幸福成长乐园,也为回应“办成怎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书写了一份充满睿智的“龙岗教育答卷”。

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教育集团”为发展点

“如果我是孩子父母,我希望孩子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让什么样的老师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我是一名教师,面对社会认为教师专业性不强等负面看法,该如何引领社会思潮?”“如果我是一个未来的人,将会如何看待和选择今天的教育?”……

面对各界的关注和期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曾表示,附属学校将整合深港两地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教学研培一体、大中小幼相融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全力将港中深附属学校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的一流示范学校,成为基础教育的典范和基础教育领域的靓丽名片。

肩负厚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裘建浩提出,港中深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基础教育集团将延续这一使命,依托港中深的机制体制、学术研究、科技资源、高端人才、湾区联动和师训资源等各项优势,将附属学校打造成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卓越学校。

在集团创建之初,裘建浩就带领附属学校全体教师展开“头脑风暴”,以回应家长期待。他主张,学校和教师要贯彻“一心两原则”,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惯性,变革以知识灌输为手段的教学模式——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增加专业深度和厚度,从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师转变为“能力培养+人文关怀”双重素养型教师,务求以专业赢得尊重。

此外,集团优化管理,以顶层建筑为统领,以精细化服务推动“卓越学校”建设,在成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融入教育一线、到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去”的现场管理活动。

以大中小一体化、“全景育人模式”为着力点

践行双减政策,建设卓越学校。集团积极探索大学附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育人新模式,发挥港中深的高校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大学与集团各校在师资、课程、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共享、协同、创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关怀。

去年12月底,该集团在初中部全面启动“1+N”学生成长导师制、“大手拉小手”大学生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正式启动学生新型评价试点工作,让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附属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自主开发或引进各具特色的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术科创、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手工实践、人际交往等5大类社团,近80门课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生活。

附属学校还通过“大手拉小手”“空中书院”“港中深游园会”“学长团”等课程,形成大学生与中小学生教学相长的生态。通过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课程开发等途径,形成学段全覆盖、育人全参与、课程全素养的“全景育人模式”。上学期,逾20名港中深大学生与两所附属学校初中部的200多名学生开展了13期“大手拉小手”室内创意和室外拓展特色实践课程。

一项项改革在集团成员校相继落地,不仅取得了良好成效,也让一个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即,港中深教育集团要培养“完整的人”。裘建浩坦言:“什么是完整的人?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开放且无限延伸的命题。我认为至少要包涵‘人格健全、学识扎实、个性自由’几个核心要义,坚持落实‘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竭尽所能、以显其才;和合共育、以成其人’三大办学主张,让学生拥有‘幸福、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这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以“博约”课程体系、“如水的德育”为领跑点

“面对‘双减’及社会期待,知新、道远学校应该如何培养人才?——我认为,教育理应‘站在未来看今天’,我们希望孩子在他的35岁、40岁成为什么样子,就应该为学生的高中、为学生的未来做什么样的准备——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有和谐个性、怀揣社会责任感的人。”

裘建浩提出,附属学校要承续港中深“博文约礼”的校训,从三个维度培养“完整的人”。“第一,培养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我们的教育初心,更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幸福基础;第二,培养‘学识扎实’的人,要让孩子从学过、学懂,到学会、会学;第三,培养‘个性自由’的人,要坚持‘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给学生‘留白’,为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开放的环境,引导学生有更高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附属学校立足“对人的呵护和成全”,以“如水的德育”为载体,形成以品格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从课程设计上,创新构建“博约课程体系”,推行“三新三动”学习方式变革,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生态,探索自主、合作、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范式,创新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融通学业与素养,开展主题式、项目化体系课程;实施分层走班,突破年级、班级局限,针对特殊孩子的个性需求和现实状况,还灵活提供适切的课程单元和模块,特别是课后延时个性化辅导,精准培优补差,让学生浸润在综合性、体验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新样态中重构学习。据悉,附属学校还将依托港中深,陆续开设“少年科学学院、少年人文学院、少年艺术学院、少年健康学院”四大学院,并以此为载体推出创客、机器人与AI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附属学校在教学改革领域作出一系列大胆尝试。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新模式,践行“以学定教”“小组合作”“互动探究”“当堂训练”等基本策略,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努力构建基于学生经验、关注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大力培育优化课堂教学行动的典型教师,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着力解决教师在实践层面的问题,构建交流共享平台,促进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成长;积极探索和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与课堂教学行动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改革评价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确保学校优化课堂教学行动有序推进。

“教育是一种‘摆渡’,是让学生从当下走向未来的旅程。”裘建浩坚定地相信,“卓越是可以定义的,理想的教育,离不开顶层设计下行之有效的实践,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活教师发展动能、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及生态,竭尽所能地‘让学生拥有幸福、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并努力将附属学校办成真正有‘港中深属性’的学校、办成令人向往的卓越学校!”(李丽 梁健 文/图)

双减新形势 课堂教学 减轻课业负担 国际教育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