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海
新的起点,新的篇章
(相关资料图)
导语:2023年的4月,伴随着疫情三年的封控结束,上海迎来了重新开放后的第一次线下大型国际车展,众多的整车集团在车展中集中展出了自己的品牌和车型,每一款产品都诠释了自家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理解。这次车展与以往不同的是,媒体的聚光,舆论的声量,用户的点赞,都集中给到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新能源企业,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形成了一个共识: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回想入行初期“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恍如昨日,2013年依然有无数仁人志士在为攻坚发动机技术、振兴国产汽车而努力,转眼便到了2023年的新能源“弯道超车”、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强势崛起。十年的时间很短,短到无法培养一名资深的发动机专业首席工程师;十年的时间很长,长到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汽车产业格局。
当此行业变革之机,中国的汽车产业如何基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创造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也变成了中国汽车行业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兴起于2014年的新能源造车大潮,在经过近十年的大浪淘沙之后,依然屹立在潮头的车企们将带着“出海”的新使命开启真正的全球化竞争。
作为同时在德国和中国工作过的汽车行业从业者,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幸见证了多个行业大事件,自身也参与了多款横跨数个品牌和布局全球多个市场的国际车型项目,回首职业发展开始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实施某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方案。
本文将从当前的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国际OEM的出海历史、中国车企当前的出海现状以及中国车企出海展望等四个方面分上下两篇分享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认知和观点。
1. 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下,高耸的山峰一座座
1.1 中国市场现状
如今的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强劲的市场表现导致市场格局正在加速洗牌中,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燃油车的市场,2022年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占比已经上升至28%,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龙头车企比亚迪已累计完成124.8万辆的销量,在刚刚过去的7月,更是凭借超26万辆(占7月总计销售206万辆的12.6%)的销量牢牢占据中国市场月度销量榜榜首,比第二名奇瑞汽车(以燃油车为主)多卖出了近12万辆。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本土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也时刻以月度销量审视着自己的产品在新能源市场中的表现,理想汽车月销超过3.4万(占7月总销量的1.6%),连续两月销量超过3万。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们为新能源汽车买单的意愿和热情正不断体现在每个月的销量数字中,虽然2023年还远未结束,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的中国市场年度销量榜单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2 全球市场格局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中国汽车已实现2022年总计310.7万辆出口,其中,共计64.8万辆为新能源乘用车。2023年出口销量依然在迅猛增长,有希望今年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刚刚过去的7月,比亚迪在中国市场月销已经破单月销量纪录超过26万,继续向今年全球300万辆的销量目标前进。这样的数字如果放在全球的汽车市场来看,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以比亚迪为首的本土品牌,处于全球市场的什么位置呢?
以2020-2022年三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全球的乘用车市场基本分成了4个大的市场,中国以超过2000万年销量占据全球乘用车第一大市场,美国市场以将近1400万年销量的体量为全球第二大乘用车市场,欧洲则以1200万年销量居于第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东南亚、印度等亚洲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亚洲市场的销量逐年升高,有超过欧洲市场的趋势。
虽然比亚迪2022年186万辆(市场占比8%)的销量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显得十分突出亮眼,在去年就已经超过丰田在华的销量,更是在今年有望取代大众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品牌,但如果放在全球市场来看,因为缺少海外市场作为中国市场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离国际OEM的体量和差距依然不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比亚迪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离国际双巨头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即使是比亚迪在2023年能够历史性地实现全球300万辆的年销量,依然离已经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的韩系品牌现代起亚(2022年全球总销量684.8万辆)有一定的差距。在欧洲的马路上,我们能非常频繁的看到现代与起亚的车型,这也许会给中国本地的消费者带来完全不同的认知。
小结:
疫情三年,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本土市场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产品竞争力,经过三年的充分竞争,骄傲地打开国门向外望去,发现前面依然是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出海的道路非一年可以成就,正视自己、尊重市场、包容文化,才能形成客观的全球市场认知,打造属于自己的出海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