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图片由省林草厅提供
【资料图】
生活报讯 (记者梁晨 李威兵)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大兴安岭空气质量全省最佳
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马健介绍,2022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95.9%,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是2015年实施环境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全省1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3名分别是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和伊春市。
全省PM2.5、PM10、SO2、NO2、CO、O3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微克/立方米、5微克/立方米、1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0.1毫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
2022年,扣除自然本底因素影响后,全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1.3%,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历史首次水质状况达到优;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清零,同比改善1.5个百分点;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地下水水质总体改善1.5个百分点。全省22个地市级水源地、24个县级市水源地水源达标率均为100%。
全省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全省28个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优”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的县(市)分别有28个、47个。全省有陆生野生动物500种,野生植物2931种;有自然保护地344处,总面积906.7万公顷,居全国第7位。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4.47%,森林蓄积量为21.58亿立方米。全省草地面积117.64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2.77万公顷,比2021年增加0.08万公顷。
截至2022年底,全省地级城市44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县级以上城镇排水设施完成排查,形成全省排水管网“一张图”信息系统建设。2022年完成排水管网新建改造1241公里。
总体来看,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进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基础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两个“向好”两个“稳定”
据马健介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更加凸显,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好”、两个“稳定”。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22年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2年全省整治入河排污口12016个,推动9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我省从源头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81家、涉重金属矿区60家,完成214个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目前全省已建成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打造生态环境监测铁军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核总工程师陈家厚对我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介绍。我省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监测系统业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对全部省、市、县三级共1285名监测人员开展培训;每日开展13个地市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强化环境污染成因分析。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开展全省监测系统业务能力培训三年行动,努力打造一支生态环境监测铁军。
以“零容忍”态度向污染宣战
陈家厚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是我省生态环境工作的刚性底线,下一步我省将紧紧围绕绿色龙江建设,拿出真招实举,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零容忍”态度向污染宣战,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铁面无私、铁腕治理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持续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当好生态环境的“钢铁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