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深耕区域特色产业 推动跨界产教融合——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创建新工科“智能+”专业集群协同育人模式

2023-05-18 09:09:29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新工科“智能+”专业集群面向区域内河水运交通物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区域特色产业,形成跨“学科—区域—行业—企业”之“界”,融通“教育—产业—创新”之“链”。新工科“智能+”专业集群汇聚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林兴志教授、潘翔教授负责的两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高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船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形成依托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的“新工科协同育人中心”智能环境,深耕行业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服务于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等专业构成的“智能+”专业集群。


【资料图】

深耕特色产业

跨越产教壁垒

产教壁垒作为制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大因素,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这一问题在技术发展迅猛的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等“智能”类专业尤显突出。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如何能够抓住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突破产教壁垒,形成专业特色,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索。根据教师团队十多年来服务地方产业的经验和积累,牢牢把握“深耕特色产业”这一核心路线,立足交通物流行业,围绕“水、陆”两个方向做文章。其中,“水”即水运物流,以内河船联网和智能船舶为主要方向;“陆”即陆地交通,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方向。学校的新工科“智能+”专业集群从教学、科研两个方面同步与上述特色产业深度跨界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链接专业教育

创新产业技术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师团队从2012年至今一直深耕于“珠江—西江”水运物流行业,并于2017年开始校企共建“广西船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北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33家企业建设了校内外实验开发基地,成为广西水运物流对接中国—东盟的窗口,形成船联网产业技术教学与创新之链。校企合作建立了流域船闸群联合调度中心——广西西江北斗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实现西江流域分属不同业主的12个梯级17座船闸联合调度和集中监控管控。在珠江—西江内河领域,有6000多艘大型船舶安装了学校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船联网北斗终端,有一万多艘船舶使用了北斗过闸与物流服务系统,实现了“两个覆盖”:珠江—西江内河流域全覆盖、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全覆盖。产业技术的创新带动了专业教育的创新,教师团队将船联网等相关技术融入“智能+”专业集群的教学内容之中,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主持的“船联网集成化通信控制研究”等1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9项。

广西高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成果得到快速发展与应用,学校与10多家生产制造企业共建设计之链、数据之链、教育之链,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全景无人驾驶实验室、智能网联技术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验室等,自主开发了系列智能网联大、中、小型实验车;6项技术成果作价评估及转化价值650多万元。

融通一线应用

编制地方标准

教学改革不是无的放矢,融通行业一线应用更能准确把握技术风向标。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坚持立足产业创新发展,从2018年起开始涉足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融合2012年深度应用船联网。从2019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开展研究,到2022年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该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不断深入。学校联合一大批企业编制了广西地方标准《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规范》等教学方向地方标准3个、技术规范6个、团体技术标准4个。“交通物联网实训”“Arduino硬件开发”等“智能+”专业集群核心共性课程都嵌入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行业技术标准,学生主持的“智能网联车载终端”“自动驾驶商业化模式研究”等国家大创项目也在开展相关研究。根据行业需求改革专业特色,融通一线应用,是形成新工科“智能+”专业集群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实践典型。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职能之一,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找准“智能+”定位,围绕广西—西江水路运输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这两个特色产业,以“智能+”专业集群服务“智能+”交通物流,科产教紧密结合形成“跨界·链式”融通、产教融合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行业一线具体应用反哺教学实践,形成产教双赢局面,具有较大推广价值。(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