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城市、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战略国策的推进,建筑行业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随之带来了建筑行业产业链的整合,生产方式从过去碎片化、粗放式、劳动密集型向集成化、精细化、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相关资料图)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建筑工程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牵头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深化专业自身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省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长学制人才培养。
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时与势
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2022年初,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学校牵头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改调研工作组,先后调研浙江省11个地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78家建筑企业、46所中高职院校。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生产一线的人才需求仍以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主。
从企业人才学历需求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其中技术类岗位高职学历占比达半数以上,是施工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从企业人员岗位需求来看,应对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新业态的技术人员紧缺。特别是BIM建模、BIM施工应用等岗位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从企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来看,建筑施工企业更趋于选择综合素质全面、知识与技能兼具的高素质人才,建筑工程专业技术+智慧跨界人才的工作岗位已成为建筑行业新设置的岗位。
为适应工程建设领域产业优化升级,对接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面向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培养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生产一线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施工现场作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聚焦人才培养问题和着力点
找准一体化贯通培养突破口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改工作组对浙江省18所开设建筑工程技术的高职院校、28所开设建筑工程施工的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发现,中高职学校人才规格不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缺乏整体统筹、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设置和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贯而不通。
面对问题,构建和制定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一体化资源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构建循序渐进、通专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照职业能力标准、企业岗位能力新要求,科学设计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一体化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实习实训项目,构建统一的实训教学标准,中高职协同共建共享一体化实习实训资源。设置符合省域行业企业需求的新课程,比如BIM技术应用、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技术应用等。
标准的制定遵循职业能力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螺旋式发展的成长规律,采用“PGSD能力分析法”,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涉工作领域的六大典型职业活动的55项典型工作任务和221个职业能力,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标准》《浙江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提供了标准保障。
完善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健全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评价制度,一体化的教学监控与保障组织机构等,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管理协同,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提供了机制保障。
深化产教融合
多链条聚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建筑行业的产业升级提效增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局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对统筹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长学制贯通人才培养的作用越发凸显。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长学制人才培养应结合区域产业布局、企业人才需求,主动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形式,构建多样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材开发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学标准与产业标准、课程与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劳动生产过程、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全面对接。
推进校企互聘制度。畅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共建团队、师资互聘,通过技术服务和横向课题,提升师资水平、扩充师资力量。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有机融合,为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贯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徐哲民黄乐平)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