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以“强载体、重融通、提效能”为原则,以“资源实时共享、流程高效有序、问题及时反馈、结果精准实用”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学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全面推进学生管理诊改工作提质增速,为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料图)
一、以“数据池”打通学生工作“信息孤岛”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前期基础数据的收集,只要基础打好,系统运转起来,就能把学生管理人员从繁重、程序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工作就更加方便快捷。”院长马良军在学院信息化建设大会上讲到。
学院学工系统信息化建设自2017年开始实施,由学生处先后经过五轮信息收集,搭建数据框架,明确技术需求,经过一步步的完善,目前已成为包含迎新、奖助学金评审、评奖评优、勤工助学、请假离校、违纪处分、每日体温检测、公寓管理、心理测评、心理咨询预约等多项学生管理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数据应用生态蔚然成形,信息孤岛已经初步打通。
各个应用模块互联互通,数据更新同步推送。在疫情防控学生延迟返校期间,学工系统线上功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方便学生和老师在不接触情况下处理完成了奖助学金的评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评审工作。
在今年学生返校报到时,学生按照返校模块的要求填写了返校的时间、车次、到站时间、到站地点,学校不到20分钟就统计出相应车站在各时间段的报到人数,为“点对点”接送学生返校和科学安排接站车辆提供了准确数据。新生入校后,通过系统填报,避免了各项功能的冗积,实现了报到流程“1分钟”的快速反应。
二、以“流程速递”推动学生工作“制度可达”
“信息化数字化的优势是提质增效赋能。只有用起来的系统、活起来的数据才能价值最大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柳连中在学生工作例会中强调。
学院学生工作系统十余个应用程序主要围绕学生事务性工作建设。在建设伊始,学院把主要工作紧扣管理制度定制为系统流程,制度里的流程完全体现在系统流程上,有效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缺失和管理不严的漏洞,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使制度能够得到快速落实,避免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加速了工作流程的运行,缩短了发布信息到接收反馈的时间,大幅度的节省了时间。同时PC端和手机端全模式流程管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予了数据使用者最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让学生也感觉到学院的科技感和智能化,强化了学生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
三、以“标准规范”助力学生工作“提速升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辅导员日常工作效率,更有效得引导信息服务于工作。各项工作开展前,在系统中按照时间进度、条件要求进行设置,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区间进行申请、系统会将不符合身份进行自动筛选,大大减少了辅导员审核的工作量。比如,三好学生、奖学金是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申请,系统可以设置为一年级无法申请,有违纪处分且在处分期不具备条件的审核无法通过。学生提交申请后,辅导员、各系、学生处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审核,层层把关,一切数据符合标准、符合规定流程了工作才能结束流程。
学工系统中设置学习生活、校园应用、在线审批等7个模块,提供绿色通道、请假申请等36个项目的校园应用服务,基本实现了学生在校事务办理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全过程系统留痕,便于师生查询,提供可视化服务,增加了学生使用信息化的粘度。学生请假离校程序实现了学生在1分钟内请假审批流程结束,勤工助学程序实现了部门发布岗位几分钟内学生报名满额,大大提高了为学生服务的效率。
在学工系统中设置了学生意见箱,通过信息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降低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的效能。
四、以“过程考核”促进学生工作综合改革
系统设计坚持强化伴随式采集,积极建设实时采集学生个人成长全轨迹数据的诊改平台,多维度实时动态呈现出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行为、助贷行为、奖惩情况、借阅行为、消费行为、住宿行为、缴费情况等情况,并形成学生个体和群体画像,通过学院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分级分类制定学生成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布监测预警,实现即时诊改。同时,系统实时记录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活动的表现,学生可以时时查看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情况,激励学生以综合素质测评学生发展标准的五个维度为导向,指导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及时对其进行评定,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有效地推动了教师与学生在信息综合素质测评中的过程评价。
“今后,学院将继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好‘诊改2.0’和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进而有效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生工作 综合素质 学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