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的重要结合点,拥有优势突出的学科、各类汇聚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级示范校和双高A档院校建设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践行科研工作“顶天”“立地”相结合,瞄准科技前沿,聚焦企业需求,以应用研究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创新,通过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更加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新模式,全方位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1
科技创新“上档次” 突出应用研发导向
2018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坚持科研工作“顶天”与“立地”相结合,瞄准科技前沿,主动在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产业化链条上寻找位置,突出应用研发导向,全方位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向高端发力,持续提高“顶天”创新能力,是深职院科技创新的一个鲜明特色。
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是深职院2018年以来重点打造的第一个科研平台。通过引进诺贝尔奖科学家罗德·霍夫曼领军的科研团队,学校瞄准新材料研发技术前沿,从源头创新发力,致力于基础研究和应用产业化的同步结合,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相关产业。近3年,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在新型功能材料研发上做出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超半数发表在材料、化学领域顶级期刊上,影响因子20以上论文5篇,30以上论文2篇。相关研究成果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学术媒体的广泛报道。2020年,研究院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ACS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助力深职院位居全国高校第55位;2022年初,研究院在JACS上以封面论文报道了关于新型纳米孔材料的研发成果,并收获该期刊全球主编、知名化学家Erick M·Carreira教授的来信祝贺及高度评价。此外,2021年9月,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年度)入选名单,共有400人入选。其中,有来自109所高校的279位青年学者拟获资助。深职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诺奖团队)王浩副教授成功入选,是此次公布的全国400人名单中唯一一位来自高职院校的入选者,这也是深职院首次获得该项目资助。经过几年的发展及成果积累,深职院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已崭露头角,将积极带动学校的前沿技术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
深职院与全球领先的无人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大疆创新有着紧密合作。2021年1月19日,双方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通过联合打造无人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中心、无人机生态和 SDK 联合研究中心、“1+X”联合开发中心,并配合专业共建、人才互聘、设立大疆创新奖学金、开发教材、建设实训室、举办赛事等措施,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无人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两者强强联合,将无人机应用与职业教育的“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双方的合作不止于此。2022年1月21日,大疆创新与深职院共建先进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在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和树立标杆上深入合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开展“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技术应用研发、专业共建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的合作。大疆创新慧飞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杨铎表示:“我们与深职院的合作是长期性的,我相信,我们全方位的教育科研合作,将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视野高远,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冲锋。深职院立足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承担重大项目和高端科研方向下大力气。近3年,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更是新增了国家级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161项;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励36项;年均科研经费1.58亿元,连续4年突破亿元大关,在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2021年,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的学术机构排名中,深职院排名193,跻身全国高校前200名。
聚力引才,构筑高端智力集聚高地。院士是各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顶尖脑袋”,也是自主创新实践的骨干力量。“我们注重发挥院士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高水平科研团队培育等方面的领军作用。”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深职院立项建设“赵淳生院士工作站”“巨东英院士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为学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支撑。
通过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深职院还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丰富完善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其科技创新能力走上了“提质培优、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此,深职院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软件质量及系统安全检测中心”“电子材料可靠性检测中心”等10个具有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湾区重要的技术技能积累、服务基地。
据悉,深职院目前有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等10个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院,并建有深圳市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数字创意、生化分析检测、软件质量及系统安全检测等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优势产业(协作)联盟对接,引导技术研发聚焦于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检测、研发等公益性服务。
2
科技成果“接地气” 增强与企业合作
深职院面向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在应用技术研发方面硕果累累,蹚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被别人‘卡脖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接地气”的创新成果,解决“卡脖子”难题。深职院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集成攻关能力持续增强,在部分“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服务社会用得上。比如,深职院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研究院三位老师参与了华为2012实验室的“PCB板材界面特性研究项目”课题研究,研究成果缩短了产品测试和验证的迭代周期,不仅解决了5G通讯基站建设中出现的“卡脖子”问题,还为新一代高频通讯器材提供了技术储备。
“目前学校已有省、市区级科研平台60个,其中近5年获批立项的31个。”该校科研主管领导介绍,“PCB板材界面特性研究项目” 只是学校“接地气”研究成果的缩影,经过培育和提升,近5年学校新增横向(技术转移)项目1548项,到账经费2.53亿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73项,专利及软著转让35项;主持及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01项。
“产学研用”一体化,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深职院通过打破领域、区域和类别归属的界限,打破条块分割、组织内外部边界,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和资源在创新群体内部无障碍流动。统筹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推进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开展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合作。
2021年10月,深圳市海普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职院合作共建了深圳首家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普瑞生物医药学院;同年12月,双方共建的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后,该院将聚合多家研究团队和研究平台共同就多糖类药物新靶点发现等领域进行合作以及转化。“深职院是高职教育的标杆,双方携手共建的生物医药学院和生物医药研究院,瞄准的是生物医药前沿和关键领域,未来,我们将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共同致力于提高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能力,助力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共同造福人类生命健康。”海普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深职院蓄力“接地气”的应用研究,在产学研方面亮点纷呈:
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开发的高稳定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Al-bttotb,为利用节能、环保的吸附分离技术分离烷烃同分异构体提供了技术储备,引起了国内外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同时,该院研发的全打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为开发设计低成本、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汪远昊博士为首的科研团队,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燃纺织品材料碳维纶卡。这在我国属于首创,填补了我国准不燃纺织品面料的空白。
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成员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委员会专家,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制订了ISO 15746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列国际标准,成为ISO/TC184下第一个由中国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工业注塑品缺陷视觉检测平台”,突破工业注塑品缺陷检测理论与技术难题,已经在深圳麦士德福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产业化应用,在“安慕希”饮料瓶盖缺陷检测上,为企业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承担的“面向下肢骨骼精准复位手术与康复一体化机器人系统研究”,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深入开展康复机器人和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通过医疗、信息、电子、力学等跨学科合作,解决失能、康复、养老等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3
聚焦高端产业 形成技术研发高地
深职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深圳市科技与产业发展基础,对接新材料与新能源、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物联网技术、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城市生态与环境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作为带头人,培育科研创新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的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应用技术和技术创新人才支撑。
深职院与研祥智能的多年合作,已收获了累累硕果。从共同承担工信部2014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领域物联网系统研制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菱镁矿冶炼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制与应用”起,研祥智能便与深职院种下了合作的种子。双方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围绕工业网关、智能传感器、边缘智能等基础软硬件开发进行了技术合作。谈及为何选择与深职院合作,研祥智能规划部副经理姜青秀坦言,深职院建有广东省科技厅授予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发改委授予的工业物联网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由王洋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始终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进行深耕,尤其在工业网络强基、工业边缘智能等方向有自己的技术优势,有助于补充研祥产品线。目前,双方基于前期技术合作,技术成果在2020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双方在2021年12月共同挂牌成立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未来,将结合各自优势,基于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平台,在推动科研产出、助力人才培养、树立合作标杆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通过总结、凝练合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校企战略合作模式,树起职业院校与一流企业合作的标杆。”姜青秀说道。
在2022年召开的广东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深圳市唯特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电子器件锡膏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奖项目,也是材料领域深圳企业唯一牵头的项目,更解决了高性能电子器件锡膏进口产品的“卡脖子”问题。该项目由学校赵宁、林峰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历经5年时间不断攻克难题,开发出了锡膏焊点防空洞缺陷调控技术,设计了一种无卤性能调节剂,不仅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还被华为、中兴列为国产替代首选产品。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创能力。据悉,目前深职院已在六个领域形成技术研发高地。
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依托诺贝尔奖团队、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研究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新型多功能材料、新型储能材料以及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在相关领域已取得突破性发展,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
人工智能领域: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和未来技术产业研究院,聚焦泛在感知、认知计算、智能交互、边缘计算等领域,开展面向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建成业内领先的AI技术创新与资源服务中心。
物联网技术领域:依托物联网研究院,重点研究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控制技术、海洋产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智慧城市和可穿戴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已建成湾区一流的物联网创新平台。
智能制造领域:依托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开展面向智能装备基础制造工艺、共性前沿技术、系统集成及研发、特种机器人开发、高精密智能加工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业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基地与行业服务中心已初具规模。
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领域: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重点开展海洋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医药材料和药物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深圳海洋医药行业产业化,已打造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成果孵化推广基地。
城市生态与环境领域:依托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院,重点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场地修复、水污染控制、工业及市政废气处理、饮用水新兴微污染物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技术服务,已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
此外,深职院还坚持应用导向的高职科研定位,落实教育部关于科研评价破“五唯”的要求,依托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体系,建立能有效发挥教师应用研发和技术服务积极性的科研体制机制;依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技术技能成果孵化、转移、转化新机制,形成从研发—成果—应用转化到从产品—技术需求—研发的应用技术研发的闭环机制。
高校需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只有真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贴紧靠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获得日益丰富的发展资源。当前,深圳正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深职院崛起于改革热土中,挺立于广阔天地间,将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继续立足于职业教育产学研融合的办学特色,久久为功,打造应用技术研发创新高地,汇聚人才队伍、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子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