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脑科学专家:你是哪种父母,决定了孩子有怎样的大脑

2022-12-28 20:14:37 中国教育信息服务网
作者:李臻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鲁稚的阳台 编辑

大多父母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励孩子的无穷动力,但是如何培养孩子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全球知名脑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尼尔·西格尔提出了概念“开放式大脑”,拥有开放式大脑的孩子,能自觉又主动地投入生活学习,真诚、充分地做自己。

我们常说,自驱力是学习的关键,兴趣是自驱力的前提。有了兴趣,孩子就不用催,他会主动做。


【资料图】

可问题在于,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报了一堆兴趣班,最终没一个坚持的;

学习了没多久,就又拿起了手机;

看似读了半天书,一问却也啥没读进去;

写作业还要一直盯着才行……

道理家长都懂,但是到底怎么做才能帮孩子发现兴趣、找到自驱力呢?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讲的就是这件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全球知名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儿童心理治疗及家长咨询经验。

丹尼尔·西格尔

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些自觉又主动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具有开放式大脑。

所谓开放式大脑是指孩子能意识到他们是谁,他们会成为谁,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克服失望和挫败,从而自觉选择富有意义的生活。

家长通过为孩子们提供空间、机会和工具,培养开放式大脑,孩子就能自觉又主动地投入生活,真诚、充分地做自己。

开放式大脑包含四个特质:

平衡力:管理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让孩子不容易失去理智。

复原力:当生活中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和挑战时,重新振作的能力。

洞察力:能够审视和了解自己,并基于自己的见解做出明智决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共情力: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关心他人,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改善状况。

表面来看这四个特质似乎与学习完全无关,但深入了解下去你会发现,同时具备这几项能力的孩子,自我学习能力超强,学什么都特别快,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01

开放式大脑VS防御式大脑

当然在提出开放式大脑的同时,丹尼尔还提出了一个相对的概念——防御式大脑。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丹尼尔创造了两个词“上层脑”和“下层脑”,

他把孩子发展中的大脑比作正在建造的楼房,有“楼上”和“楼下”。

上层脑与下层脑“楼房”示意

“楼下”代表了“下层脑”,对应着防御式大脑,它是大脑比较原始的部分——脑干和边缘系统,它们位于大脑中较低的位置,从颈部上方到鼻梁。

它负责一些最基本的神经和心理运作,包括强烈的情绪波动、本能地抗拒,以及一些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消化和呼吸。

下层脑运转得非常快,大部分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它在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导致我们做出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因为本能的、低等的反应通常是自动的过程,就发生在“楼下”。

“楼上”代表了“上层脑”,对应着开放式大脑,它由大脑皮层构成,大脑皮层是大脑的最外层,从前额延伸到后脑勺,就像半圆屋顶盖在下层脑上。

有了上层脑,我们才能够提前做计划,能考虑后果,解决难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完成和大脑执行功能有关的复杂认知活动。我们日常能够体验到的意识活动大多数都来自上层脑的心理过程。

防御式大脑表现为:

反应性、恐惧、刻板、封闭,担心犯错。
只关注外在成就和目标,不重视内在尝试和探索。
有可能获得荣誉和外在成功,但严格遵守传统规则,维持现状,变得擅长取悦别人损害了好奇心和乐趣。

相反,开放式大脑表现为:

灵活、好奇、坚韧、愿意尝试新事物,甚至愿意犯错。
对这个世界、人际关系有开放的态度,有助于社会交往,有助于理解自己。
具备内在指南针,能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整个大脑,充分实现其潜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楼下”的下层脑是出生开始就自带的。而“楼上”的上层脑则是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成熟,逐渐完善。直到25岁左右,上层脑的建设工程才算基本完成。

当孩子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展沉着冷静的能力时,也就是学习从防御式大脑成长为开放式大脑。

作为养育者,父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养育和爱孩子,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并强化上层脑。

帮助的方式最初是由父母来做孩子的“外部上层脑”,直到他自己的脑“上楼”发展成熟。

当孩子情绪失控或无理取闹时,家长需要保持自己的耐心,因为情绪化是大脑自然的反应,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成,他还不能控制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开放式大脑的体验,这些体验有助于发展上层脑的各种功能,平衡下层脑的功能,由此塑造孩子的大脑,使它趋向整合。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后天没有对“楼上”的上层脑很好地“装修”,那么孩子将无法形成开放式大脑。

02

“健康心智餐盘”
塑造开放式大脑

不过,丹尼尔在书中谈到,想要培养孩子形成开放式大脑,不能单独培养某一个脑区,而是要进行整合脑的培养。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支持的研究项目——人类连接组项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召集生物学家、内科医生、计算机科学家和物理学家,对人类大脑进行大量研究。

该项目研究了1200多个健康的人类大脑,得出的重要发现之一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各种积极的目标——如快乐、身心健康、学业事业成功和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等——整合的大脑是达成积极目标的首要因子。该研究还揭示了不同脑区彼此相连的程度。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孩子感受到人生的成就感,成长的有意义,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整合大脑

丹尼尔用首字母缩略词 FACES 来描述整合脑的特征。

整合脑特征图

那么怎样连接大脑的各部分呢?

丹尼尔联合组织咨询届领导戴维· 罗克(David Rock)提出了健康心智餐盘(Healthy Mind Platter),其中包括7种日常心智活动:

1、专注时间

当孩子为实现目标而专心致志时,他们在努力构建大脑中的深层联结。

2、玩耍时间

当孩子随性而富有创意,顽皮地感受新体验时,他们在构建大脑中的新联结。

3、联结时间

当孩子和他人面对面交往时,当他们欣赏大自然,感受与大自然的联系时,他们在激活和加强大脑中的关系回路。

4、运动时间

当孩子在运动时,尤其是有氧运动,大脑很多方面得到强化。

5、内省时间

当孩子静静地内省,聚焦于自己的感觉、想法、情感时,大脑会得到更好地整合。

6、放松时间

当孩子没有明确目标,思绪漫无目的地游荡,或者只是放松时,他们在帮助大脑充电。

7、睡眠时间

当大脑得到它所需要的休息时,孩子在巩固白天学到的东西,让大脑得以恢复。

这7种日常心智活动构成了全套“心智营养餐”,这是让大脑功能达到最佳,人际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所需的营养。

因此培养孩子开放式大脑的一大策略就是:保证孩子的日常安排里有健康心智餐盘中的各种成分。

人间wz

人间文字。泛文化批判。

8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每天给孩子提供、进行这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在促进他们的大脑整合,使他们的大脑能够实现协调和平衡。这些重要的心智活动能够增强大脑内部的连接,增强他的人际网络,增强他与周围世界的联结。

例如,孩子在学校里已经有了大量的专注时间、玩耍时间和联结时间;上舞蹈课或体育课时, 他们享受了运动时间。

但当查看一周的日程安排时,你可能会发现孩子没有足够的放松时间或内省时间,或者睡眠时间不足,这时就要补上这部分。

不过在这7条里,丹尼尔只出了睡眠时间的建议,其他活动都没有具体的时长建议。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需求会随年龄变化而改变。

睡眠时间建议图表

健康心智餐盘的重要意义在于让父母了解全部有益心智的活动,认识到它们就像身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物质,并尽可能保证孩子的心智饮食中有适当的成分,至少每天都有一点。

就像家长都不希望孩子每天都只吃比萨一样,我们也不应该只给他们安排专注活动的时间,而导致睡觉时间减少。

丹尼尔的建议是尝试着让自己超越狭隘的成功的定义,给孩子一盘健康的 “心智营养餐”。

03

开放式父母VS防御式父母

丹尼尔还十分强调父母的自我成长,他认为培养开放式大脑不仅仅是给孩子规划就够了,更多的是一种言传身教,父母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孩子就会成长成什么样。

也就是说一个防御式大脑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开放式大脑的孩子。

丹尼尔在书中谈到,很多父母在找他咨询时,他都会反问家长们一些问题,例如:

你是否给孩子安排了满满的日程,以至于没时间和朋友兄弟们在一起?

你是否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和家人孩子一起吃晚饭?

你有没有总对孩子说“快点、快点”?

你是不是工作很忙,压力很大?

你和孩子亲子互动时,是否表现出不用心、不耐烦?

……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是肯定的,那么则说明你自己是一个防御式大脑的父母。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平衡力

同样拿出给孩子的健康心智餐盘,依照自己的现实情况,想一想哪些有益健康的心智活动总是被忽略。

评估生活的平衡程度有一定的帮助,了解自己缺失什么,都能对个人目前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有所认知,至少为你提供了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地满足它们的机会。这样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才能提供帮助。

2、复原力

复原力就是指在逆境中自我调节的能力。父母培养复原力也是构建开放式大脑的一步。

当家长在做这件事时,你不仅在努力地使自己镇定自若,还在示范开放式大脑的态度,示范用复原力应对挑战,这将让孩子受益匪浅。

所有人都可以终身成长,构建这些心理力量和美好感受之间的神经回路的过程就像一段旅程,父母享受其中,孩子才能享受其中。

3、洞察力

成为开放式父母还有一点是要提升自己的洞察力。洞察自己什么时候会产生挫败感、恐惧、或愤怒。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转换视角,带着目的性对情绪作出更好的反应。

不仅要洞察当下正在发生什么,还要洞察过去发生了什么,很多父母常常在担忧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我的父母很糟糕,我也会成为糟糕的父母吗?”担忧是否注定会重复上一辈犯过的错误。

但科学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绝对不是。原生家庭的确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我们教养孩子的方式,但是比童年经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和反思。

当我们对记忆和童年经历的影响有了清晰的洞察,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为自己、为孩子构建新的未来。

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就能把自己从过去经历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获得洞察力,这有助于我们创造我们渴望的当下和未来。

4、共情力

提升自己的共情力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对自己的共情,也有研究者称之为“自我同情”。父母可以学着对自己好一点,支持自己,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善待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方式。对自己共情是一种积极态度,这不是不自律或降低自我要求。

研究者克里斯汀· 奈弗(Kristin Neff)提出了自我同情的三个重要的方面:留心、关爱、知道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在培养自我共情的三要素时,你会形成对内的友善和同情,并可以教给孩子。这就是用开放式大脑的方法培养持续一生的对自我的共情。

脑科学专家 哪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