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清 著 / 梁 艳 读)
“桃”左边的“木”表示字的意思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兆”表示字的读音;左右合在一起指的是一种落叶乔木,也指这种树木结的果实。
例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还有《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资料图)
桃树属于早春时节报春、迎春的树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景致。
而东晋的陶渊明,虽然一生爱菊、种菊、赏菊,常常携酒一壶静观南山美景,然而他心中的理想国却有“桃花源”的美名。
麻姑献寿图 明 张路
春去夏来,每到仲夏时节,美味的桃子就开始成熟。
桃子的滋味曾征服多少老饕挑剔的味蕾,因此才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景象。
而且由于传说中王母娘娘的蟠桃园结的都是“长生果”,所以桃子也就有了“长寿”的寓意,随之还形成了用“寿桃”祝寿的风尚。
仿古图册 桃源图 清 王翚
按照著者不详的志怪小说《汉武帝内传》以及明代王世贞编著的《宛委余编》等古代文献,据称有幸品尝过西王母蟠桃园仙果的人间幸运儿,一个是周穆王,另一个是汉武帝。
而且据说汉武帝吃过神仙果之后珍藏的果核,到元朝时还留存在皇家内府。
这几枚果核“长五寸,广四寸七分”,上面还刻有“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字样。
寿桃图 明 唐寅
传说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功勋卓著的汉武帝刘彻逝世时也只是刚刚到古稀之年。
周穆王姬满倒是长寿,据说撒手人寰的时候已逾期颐之年。
但是,这些传说却为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祝寿的内涵。
虽然汉武帝的桃核最终未见种成桃树,但是鲜桃与李子的美味使得这两种果树遍布人间,而且种植桃李的传统还催生了“桃李遍天下”的育人风尚。
桃花鸳鸯图 南宋 佚名
据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一位官宦子质曾经与晋国的卿大夫赵简子有过一段对话。
对话的大致意思是春季来临时种植桃李,到了秋天就会收获桃李;如果春天种植的是蒺藜,那么,收获季节也只能面对蒺藜了。
这段对话的寓意是授徒和育人都与人的天性有关,门生们的资质会决定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桃李”后来就产生了表示“学生”的含义。
如果每一位辛勤的园丁都能培育出质量上乘的“桃李”,这将是“百年树人”大计的幸事。
粉彩九桃瓶 清
寓意如此美好的桃子,由于其外表的美艳,自古也被附会了某些并不美好的意思。
如果说“桃花运”尚且还含有一丝幸运的成分,那么,“桃花眼”“桃色新闻”等显然就是彻头彻尾的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祸患了。
其实,祸不在桃,而在于美艳的天资如何装点人间,适度则美,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李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