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强与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合作交流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2-05-24 14:52:53 深圳特区报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和要求,是应对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根本出路。2018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创新性地提出并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战略以来,全省各市积极“作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深圳应积极发挥核心引擎城市作用,勇于担当,引领示范,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中彰显“深圳担当”,为全国高水平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成功经验和实践路径。

首先,深圳作为近年来国家重大战略集中交汇、叠加效应最为显著的城市代表,必须发挥好“一核”之中的核心引擎城市的引领作用和增长极作用。谭刚认为,深圳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推进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以及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继续做出亮眼的成绩;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利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双改”示范效应和重大战略机遇,为新时代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做出新的样板。同时,深圳要有效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和国内三重压力冲击,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出更好的有效路径,增强资源动员力、提升创新策源力、强化协同引领力,为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探索更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可行做法与有效经验。

其次,要注重发挥好与香港的协同发展和与广州的联动发展。深港的紧密联系和合作,一直是深圳发展的重要特点和重要优势之一。谭刚提出,要继续讲好深港“双城故事”、推进深港双城合作,不断拓展深港合作空间。尤其是在回应、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等重要规划方面应该积极主动作为。“对应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的构想,深圳方面可划分成四个衔接带,包括重点平台带、临港发展带、都市核心带、深圳全域,把深港合作从‘一河两岸’推进到‘三圈四带’,由此构建起圈层联动合作发展新格局。”谭刚认为,进一步紧密深港合作与协同发展,有助于加快形成在全球城市框架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深港超级城市组合,进一步增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增长极点的辐射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广深两市已就广深“双城联动”作出系列部署和安排,取得了不少务实性工作进展。谭刚认为,在新形势下,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层面来深化认识广深“双城联动”,增强广深“双城联动”在稳增长等方面的预期,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把握好政策调整和深化改革的时度效等方面协同探索推进,形成合力,联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样本”,共同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

第三,要充分利用好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和规划中的深珠通道,加强深圳与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合作交流,进一步辐射带动西岸城市发展。“深圳‘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中的‘西协’战略,应该跨过珠江口进入到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发挥出深圳这一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中心城市及增长极的应有作用,积极谋划好与珠海、中山、江门等市的全方位合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协同发展。”谭刚说。

第四,在“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谭刚看来,广东沿海经济带这“一带”中,深圳过去与多个城市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也打造了“深汕合作区”这个亮点,扩大了“深圳都市圈”建设的整体效应。在此基础之上,应该更有作为。如可以探讨把深汕合作区模式推广到沿海经济带西段城市去,为深圳的发展谋划出新的成长空间。谭刚提出,深圳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果把广东西部沿海的阳江、湛江、茂名等城市放在海洋全球中心城市的建设中统筹考虑合作发展,那么,深圳将拥有庞大的海洋经济腹地,而西部沿海城市也将以此为发展契机,迎来新一轮增长。

第五,与北部生态发展区城市共同探讨合作发展路径,以深圳改革创新的力量,助力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周元春)

沿海经济带 深圳都市圈 粤港澳大湾区 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