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新闻联播】
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
8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皇岗口岸整体完成重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运转高效的通关查验模式创新;深圳园区监管模式运作成熟,与香港园区基本实现要素流动畅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集聚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顶尖企业研发中心,与香港科技合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规划》的出台,助力河套连深港,共同打造美好未来。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扩容”,第四批61条道路合计129.89公里
8月28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第四批开放道路目录,总计61条道路,里程合计129.89公里,涉及南山福田宝安3个行政区域。至此,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开放道路里程总计突破33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248条。新增开放测试道路将为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据悉,此次宝安新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开放道路里程最长,达到79.39公里,涉及3个片区;南山区此次开放道路总里程为31.21公里,涉及后海片区和蛇口片区;福田区开放道路为福田中心区,
目前深圳智能网联企业注册数量达4700余家,占广东全省80%,并集聚了华为、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计划到2025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企业,以及2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的战略梯队。
“认房不认贷”?深圳各银行:尚未接到通知
近日市场上有传闻称,深圳各银行已开始执行“认房不认贷”,但并不会正式发文。事实如何?对此,8月29日,记者先后向本地多家银行求证,均得到的回复是“暂时尚未接到通知”。
“我们网点暂时都还没收到相关的通知。”某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人员也都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收到主管部门的通知,没有相关细则出台,暂执行原有政策。
随后记者也联系了深圳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得到的回复是“相关细则将由政府部门统一发布”。这意味着深圳实施“认房不认贷”还需时间。
深圳公租房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细则出炉,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5.4万元
记者从市住房和建设局获悉,《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和单身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和认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印发,并将于8月31日起施行。
《细则》对申请家庭和单身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家庭财产内容等进行了明确。可支配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类。家庭财产是指核对对象拥有的全部实物财产和货币财产。
据悉,按照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建设局日前发布的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和单身居民收入财产限额的划定标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和单身居民收入限额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4000元(含)以下;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和单身居民财产限额为:3人及以下家庭(含单身居民)财产66万元(含)以下,4人及以上家庭财产87万元(含)以下。
【国内财经新闻】
多家银行已制定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案,本周内或有实质性进展
在近期上市银行陆续召开的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话题。截至8月29日,已有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对此回应。
此外,记者从多位国有大行人士处获悉,本周内针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国有大行集体或有实质性动作。据8月29日网传的一张某银行会议通知截图显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项目启动涉及公司部、个金部、数据中心、测试中心、软件中心、测试中心等部门,需多部门进行协同。专家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有利于减轻部分存量贷款客户的财务负担,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平滑提前还贷压力,有利于平稳经营。
沪深交易所:推动REITs纳入和港交所互联互通交易标的
29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优化基础设施REITs发行交易机制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将进一步推动扩大基金中的基金(FOF)参与投资基础设施REITs;积极推动将基础设施REITs纳入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交易标的,引入境外投资者,提高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通知围绕优化发行交易机制和引导形成长期投资理念,明确了基金管理人、财务顾问、做市商、评估机构等市场各参与方的相关工作安排。通知还对配套支持政策予以明确。沪深交易所表示,后续将配合中国证监会持续推动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积极推动将基础设施REITs纳入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交易标的,引入境外投资者,提高市场对外开放水平;研究推出基础设施REITs实时指数及ETF产品,不断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扎堆终止减持
上市公司纷纷响应监管号召,扎堆发布终止减持公告。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9日18时,最近两天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公告重要股东终止减持。部分上市公司公告称,对照减持新规,大股东符合减持要求,但大股东基于公司发展前景信心,承诺不减持。
8月27日晚,证监会就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作出要求。根据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华为手机业务反攻,Mate60Pro提前开售首批售罄
8月29日中午,华为最新旗舰机型Mate 60 Pro在华为官方电商平台上线,同时Mate 60系列授权门店1000元订金销售同步启动。
据华为商城的页面显示,华为Mate60Pro售价为6999元(12GB+512GB),并提供了四种颜色。截至记者发稿,第一批货已售罄,商城首页显示,8月30日10:08订金销售。据介绍,华为Mate 60 Pro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拨打、接听卫星电话。同时,华为在昆仑玻璃、玄武架构、移动影像、AI等功能上升级,并且将接入盘古大模型。
今年以来,有关于华为旗舰手机将于2023年下半年全面回归的消息不断,此前供应链更是传出华为将今年的手机出货量由3000万部上调至4000万部。
【国际财经新闻】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布提高对美国大型银行债务和清偿要求的计划
美国最高银行监管机构周二公布了一系列拟议规则,以确保地区性银行在面临压力时能够安全解散,其中一项规则要求这些银行增发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作为应对潜在损失的缓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将在当天晚些时候对五项提案进行表决,这些提案旨在确保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银行为自身的潜在倒闭做好准备,并能顺利、快速地解散。
美国法院为比特币现货ETF开了绿灯,比特币日内大涨5%
美国一家联邦法院批准加密货币基金Grayscale Investments在美国推出首只比特币现货ETF,这是加密货币行业寻求从日常投资者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的分水岭,这对Grayscale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当地时间周二(8月29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的一个小组推翻了美国证交会(SEC)阻止该ETF的决定。法院称“拒绝Grayscale的提议是武断和反复无常的,因为SEC未能解释对其对比特币期货ETF和现货ETF的不同处理方式。”
去年6月,SEC拒绝了Grayscale的比特币现货ETF申请,理由是该提议不符合反欺诈和投资者保护标准。该机构还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其他数十项类似产品的申请,包括富达和VanEck的产品。但SEC却在2021年10月批准了首个比特币期货ETF。
裁决结果公布后,比特币涨幅迅速扩大至5%,以太坊涨幅扩大至逾4%。
马斯克实控的社交媒体“X”计划添加加密货币支付功能
社交媒体X公司(原推特)最近获得了美国“罗德岛州币转移许可证”,这是进行加密资产交易所必需的。罗德岛州许可证授权持有者可以代表他人控制和交易虚拟货币。这类许可证通常授予加密货币交易所、钱包和支付处理商等提供加密货币相关服务的企业。随着该平台获得许可证,超过4亿用户现在可以直接进行加密货币交易。这将极大推动加密货币的采用,尤其是因为全球各国政府对这种新形式的货币越来越接受。
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德国经济将萎缩0.5%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9日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IW)预测,2023年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大幅下降。经济学家表示,经济下行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报道指出,利率高企、能源昂贵和出口疲软正在拖累德国经济。因此,该研究所在其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今年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多达0.5%。
经济学家强调,由于高度集中于世界市场和高额出口,德国经济受到乌克兰危机和地缘经济冲击的影响尤为严重。就国际比较而言,德国经济中工业份额占比较高,且能源密集型产业占据重要作用,因此德国比其他国家更能感受到现有供应风险和成本冲击影响。与此同时,德国国内需求正遭受高通胀影响。私人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制动器。
专家预测,到2023年底德国经济产出仅相当于2019年底的水平。他们预计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经济产出将下降。
【今日交易提示】
新股申购:热威股份
新债申购:无
新股上市:儒竞科技
新债上市:宏昌转债
读创财经综合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