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我以主播助理的身份走进了英子姐的直播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直播没有太多的“花活”,英子姐和粉丝们唠着家常,就把木耳卖“爆单”了。在一旁负责发红包的我,有些悻悻。
英子姐(快手ID:大美通河英子)是一位 42 万粉丝的黑龙江新农人主播。每天清晨6点到7点半,是英子姐固定的直播时间。经常熬夜下单的我,很难想象清晨的直播间可以这么热闹。
去见英子姐之前,我曾专门花了几个晚上蹲在各种直播间,观察主播和助理们都做些什么,甚至还对着镜子练了练“3、2、1 上链接”的口号。
“咱不兴这个。”英子姐听后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咱们的工作都在直播间外。
电动三轮车拉着豆,也拉着我
五常的大米、江门的海鸭蛋、保山的咖啡……借助直播间和短视频,藏在乡村的土特产不断被挖掘,被人们频繁加入购物车。与此同时,一大批村民拿起手机化身主播,成了“新农人”。
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 1700 万家农村网商,各大直播平台的农民主播数量平均都在10万以上。随着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潮,这些数字还在增长。
乡村主播镜头外的真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6月,我来到了通河县祥顺镇新丰村,这里距离哈尔滨三个半小时车程,从铺装路面转到乡间小路没多远,便到了英子姐家的大门口。
初来乍到,和英子姐“网友见面”
英子姐早已等候多时。“网友见面”没有太多寒暄,她拉着我就进了家门。
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中间有两间平房,两侧是菜地、葡萄架和鸡笼,角落里堆着各种农具,还有炉灶和桌椅,“前院以前是我和你大哥开的大排档,客厅以前当餐厅,能摆下六七桌。疫情后我们放弃了餐饮生意,现在一心做直播。”英子姐有着东北人天然的亲和力,上来就唠起了家常。
“您就当我是花钱招来的助理,不用就亏了。”我赶紧回应。
英子姐确实没拿我当外人,指着旁边的三轮车,“上车吧”。我跳上后斗,跟着英子姐驶向村头。
“大娘,我来收豆子了。”三轮车拐进一处院门停下,英子姐带我绕过羊圈、穿过大棚进到屋里。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这户人家有大概二十来只羊、两三笼鸡,以及围在炕头上,刚刚孵化出的一窝鹅。英子姐说鹅精贵,要把最暖和的地方留给鹅。
“加上上次收的一共136元,我转给您。”英子姐转账的工夫,我把半编织袋的豆子搬到了车上,估摸着有30来斤。
英子姐的直播间中能找到全村的农货,图为英子姐来村民家收豆子
在英子姐直播间里,能买到村子里各家农人的货。作为上一任村支书,英子姐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谁家种的多,谁家想把农货换成零花钱,她心里都有数。
42万粉丝的英子姐算是村里的大主播了,时不时就会有人来上门请教直播和卖货的问题。这一整天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英子姐你要不坐会儿,喝口水?”英子姐总是摆摆手,“不用。”
时不时会有登门“请教”的村民,英子姐总会耐心讲解关于直播的一切
体力劳作让人痛并快乐着。这一天,我已经熟练掌握了真空打包机;核对了 30多个快递单号和联系方式;做了客服,以助理的身份回复了下单的熟客,还帮英子姐垄了地,在小菜园种下两排玉米苗。
夕阳穿过院子里的葡萄架,照在裤脚干涸的泥巴上,我有一点融入这里的感觉:还没正式直播,这一天“经我手”的商品也有小一千了。
英子姐告诉我,在平时,选品、上新、采购、分装、发货、直播、客服、复盘……全都是她一个人包揽。她不爱“出镜”,和演播室里拼时长的专业主播不同,新农人主播更重要的工作是,做好镜头之外的琐事。
“直播只是手段,带货才是关键。”英子姐很清楚自己从事的是一门生意,只是她的生意经里有讲不完的情义。
做主播,是人情也是生意
去年,英子姐在村子主干道旁边租了一个小仓库专门用来发货和存货,大概七八十平米的样子,仓库里用胶带做记号,分成了8个区域。除了英子姐自用的一个区域外,别的都免费给村里的其他农民主播用。
“不收租金吗?”我有点疑惑。
“不用。仓库一年租金 1300,咱们村里集中囤放发货的话,运费也会低一点。”英子姐解释道,去年在运费上省下的钱,差不多能平这个租金。
其实,农货要是从村里发快递的话,比在镇上的单位运费贵2块多。英子姐的朋友是镇上的出租车司机,每次有发货需求时,司机师傅都会顺便帮英子姐把货捎到镇上。我帮英子姐把五十多斤大米和豆油塞到后备厢时,师傅只收了 1 块钱。
镇上的快递今年也涨价了。英子姐和快递小哥谈判过几次,最终在“平均涨价”和“区间涨价”中找到了最合适的方案——低于 2 公斤的快递费少涨点,高于 5 公斤的快递费多涨点。英子姐卖的农货要么是低于 2 公斤的萝卜干、干木耳之类的干货,要么是刚好卡着 5 公斤的大米。
英子姐心里装着村民的货,也更关心屏幕那头粉丝们的反馈。英子姐每次直播都会发红包,定期也会给老粉抽奖送礼物,福利不多,但这都是运营成本,毕竟对农民主播来说,不可能每天变着花样上新。回头客和复购才能让生意长久下去。
每年新米上架的时候,总有几个熟客会立马下单采购上百斤。英子姐也说不清楚对面的人为什么信任她。但体验后你会发现,生意总会眷顾有心人。我曾偷偷对比过,英子姐的萝卜干是全村切得最细最齐整的。
英子姐的发货单据
从 2018年在快手开直播现在,英子姐没有收到过一个差评。这让我想到了直播电商最底层的逻辑:信任消费。当消费者有需求却拿不定主意买哪一款时,朋友的建议总会产生影响,这是一种信任上的传递。
在我认知里,乡村有着更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这点也体现在英子姐的直播间里。不卖货的时候,英子姐喜欢把镜头投向村子里庄稼地、跳广场舞的村民们,还有卧床的老母亲……过年时村里有个大爷来串门,想表演才艺让英子姐帮他发到网上,所谓“才艺”,是30秒内快速从 1数到 100,再用30秒,从 100 数到 1。英子姐录了下来,这条视频收获了三万多条赞。
“没别的,就是纯开心。我就想把村里的这些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我家乡。”英子姐开着三轮车,扭头跟我说。
这辆小小的三轮车,拉着全村的货,也拉着村子里的其他人。
实战培训,我们拿了第一名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北大荒的粮油、五常和通河的大米,以及遍布黑土地的木耳榛子等等,都是电商平台上的常见农货;黑龙江也是直播大省,这里走出了头部主播“辛巴”辛有志,在他的老家哈尔滨市通河县,人人都能聊上两句和直播相关的话题。
然而,并不是所有农人都能玩转直播。
英子姐用于直播的房间,是原来餐厅的包间改造的。直播间中的一整面墙码放着东北的各类农货山货,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摞奖状和证书,都和电商相关。
英子姐的直播间,柜子上摆放着特产和证书
英子姐熟知直播平台的各种政策和规则,哪些能播哪些不能播,英子姐心里都有数。直播带货的知识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就在我当助理的这段时间,英子姐还报名参加了一个免费的助农培训。这场为期两天的培训是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与辛选集团联合举办的。
对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帮助青年农民提升短视频、电商的从业技能,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让更多人成为懂产品、懂直播、懂营销的新农人,实现创业兴乡。
对辛选集团来说,这场培训更像回家。这家由 “辛巴”辛有志创办的企业,始终在用各种方式回馈着这片黑土地。
培训课在县城,英子姐一大早就去占第一排的座位,等我卡着点赶到时,一个能够容纳两三百人的阶梯教室已经满座了,据说,来参加培训的主要是驻村工作干部还有青年农民。
辛选助农直播培训会——坐满人的教室
“谁能说说抖音和快手的区别?”“抖音是推荐算法为主,快手是社交关系为主。”
我很惊讶,辛选培训讲师的提问得到了一多半人的回应,而且回答非常专业。
“前3秒钟的留人看场景,30秒内的留人看主播的状态,60秒内的留人是看你的产品。”连着两天的公益助农培训,让我也学到不少干货。直播头像怎么选、背景图怎么拍能关联到产品、自我简介该用什么样的模板更吸引人等等。培训讲师们在PPT中做好了说明书般的指引,手把手地教。
直播的同时要发布三条引流视频。一条在直播前进行预告,其他用在直播期间引流核心商品。这是英子姐在以前的培训中未曾了解到的直播细节。课间的时候,新农人主播们探着身子隔着阶梯教室的桌子唠嗑,这里人人都知道辛巴,知道辛选的影响力,“谁不想像他一样多多为家乡带货啊!”
我问了问这些新农人主播对于培训的收获,“有用、干货”是最多的答复。他们对于直播充满求知欲,也有不少人专门去北京杭州,报过花钱的培训班学习。问到这些培训的差别,他们用东北人天生的幽默感回答我说:“辛选没有套路,全是真诚。”
培训课课间,辛选的培训讲师们忙着解答学员们的提问
“下午咱们去崇古尔河木耳基地,实操演练啊。”培训讲师说。终于,到实战了。我这个主播助理在体验过镜头外的各项工作后,终于可以“亮嗓”了。
两百来人的队伍,在木耳基地分成小组,每个人都热情饱满,迅速融入直播带货的场景当中。我用培训课上学到的知识写了一稿脚本,给英子姐直播间的观众讲解木耳的生长环境,当然也少不了“夸张的叫卖”。
实战比拼下来,英子姐后台的销量竟然是最高的。“都是小助理的功劳。”英子姐拍拍我的肩膀说。
英子姐在直播实训时“爆单”了
“如果每个村子都能出一两个英子姐这样的主播就很好了。”共青团通河县委书记刘美余说,和专业的团队做培训,就是希望能带更多热爱农村的青年成为懂产品、会直播、善营销的新农人,那么这片黑土地也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的确,英子姐一个人的直播间里卖出过二十多种初级农产品,榛蘑、蓝莓、木耳、晒萝卜干、蕨菜、羊肚菌、芸豆、大米、晒豆角丝……但这些只是一户通河农民的商品链接,也只是黑龙江的物产。
英子姐不仅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其他与农货售卖相关的许可,还有《助理农艺师资格证》。对农民主播来说,规范化和专业化是必然的方向,这里有太多与英子姐一样,与黑土地深深连接的农人。如何在保持乡土底色又能带货致富,在专业人士的带动下,或许有更多可能。
在黑土地种下希望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以主播助理的身份陪伴英子姐四天后,我踏上了返京航班。
短短几天的体验,直播间中的主播和“助理”
临走前,我想起辛选公益培训上讲到的“自我介绍”视频,这是一项账号搭建中必要的元素。
我按照培训课上的模板给英子姐写了一段脚本,在小院阳光最美的时候拍下了这段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大美通河英子,我来自黑龙江省通河县。这里是小兴安岭下的绿洲,是松花江畔的山水明珠,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孕育着一群淳朴的农人,也孕育着丰富的山土特产。”……
视频结尾时,英子姐改了我的脚本,“如果你也喜欢东北的风土人情,喜欢这片黑土地,我们诚邀您来做客。”
我的原文是“小店里特产多多,诚意满满,欢迎大家选购。”
英子姐修改我写的“自我介绍”脚本
我只是黑土地上的过客,英子姐是扎根在这里的人,英子姐总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宣传自己家乡的机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想起培训时,一个卖“钢筋面”(玉米制成的面条食品)的年轻人来找英子姐聊合作。他是一位创业者,投资创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他找英子姐的原因很简单,英子姐帮他带过货。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乡村主播的光谱也许是复杂的,但那些农民主播的情感却是真实的。伴随乡村振兴的推进,主播们的身份也许会变,但那份浓厚的乡土人情不会变。稻田里的禾苗是丰收的希望,一张张年轻创业者的面孔是产业化的希望,会有更多人留下,也会有更多人回来,当这里充满希望时。
回京后的第二周,英子姐给我发来一株嫩苗的照片,说小助理种的玉米发芽了。我闭上眼睛,想象它们长大后的样子。
作者:郑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