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赋能乡村的五个解法_世界焦点

2023-06-23 10:23:42 正观新闻

最近,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的一个展览上,不少观众驻足在一幅名为《余东画村迎亚运》的画卷前,被作品用色的大胆鲜艳、人物形象的意气风发所震撼。

这幅画来自衢州柯城余东村,这个村有300多名村民都会作画,他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他们创作的农民画还出口到国外创汇,收获了“中国乡村毕加索”的美誉。此外,他们还开发了农民画手表表盘、文创丝巾等100多种衍生品,发展出“农民画+”产业。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称赞余东村“有着令人想不到的水准和创意”……从卖画到卖文创、卖风景,余东村让我们看到了鼓口袋与富脑袋的“一举两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让文创赋能乡村振兴、点亮乡村之美?“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和实践,动了不少脑筋,投入了不少财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开发的产品无人问津、同质化竞争、爆红之后长红难,等等。那么,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今天我们不妨来聊一聊。

一、如何避免养在深闺人未识?

冯骥才先生曾说,“中国传统文化70%在乡村。”乡村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在地文化,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却仍有众多村庄难以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里面有社会转型的客观原因,有些传统文化活动因为人口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审美取向变化难以开展,也有地方投入不足、关注度较低等内在因素。部分乡村即使作了一些打造品牌的尝试,但与消费市场的链接还不够紧密,整体处于“沉睡”状态。

酒香也怕巷子深。该如何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让其走出深闺、走向大众?放大IP、扩大传播是关键。比如,江西婺源篁岭鲜花小镇,把当地晾晒农作物的农俗打造成特色晒秋景观IP,并策划了一系列晒秋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里的晒秋景观IP还被文化部授予了“最美中国符号”。再如,丽水松阳依托古村落IP,充分发掘生态田园和乡土文化的优势,打造“最后的江南秘境”。

打造IP,能帮助我们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这也成为了打响乡村品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IP有很多种,比如产业类IP、美食类IP、民俗类IP、艺术类IP。不管哪种IP,都应该是基于乡村自身的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各类资源要素提炼出来的。

二、如何避免千村一面模板化?

提到乡村旅游,不少游客都有这样的体验:“我去过很多古村、古镇,但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从各种仿古建筑、仿古街巷,到随处可见的铁板鱿鱼、炸臭豆腐、老酸奶,再到各种“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XX”的网红路牌,生搬硬套的“复制粘贴”模式难免让游客感到审美疲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乡村旅游的生命力也会受到损害。

该如何从抄形态、贴标签升级到融创意、挖内涵,将“千村一面”变为“一村一品”?尊重个性、打造主题是降低“查重率”的密码。

比如,宁海葛家村用“艺术试验”提升村庄品位,在艺术家团队指导下把乡村内在的美和文化挖掘出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楠溪江畔的岩头镇,依托独特的山水景观,办起了ROCKTOWN星巢秘境音乐节,给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们提供了“撒欢儿”的空间;德清庾村打造民国风情街,街上音乐元素随处可见,而当夜幕降临,音乐现场演出也丰富着人们的乡村旅游体验。还有马耳他大力水手村、日本柯南小镇、武义童话小镇,都是耳熟能详的文创主题村落,“人有我优,人新我特”的发展模式赋予了游客独有的体验。

随着游客对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种些花花草草、造些木桥栅栏的乡村旅游越来越难以让人眼前一亮。乡村文旅也亟需打造差异化产品,在尊重乡村原有特色基础上融入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升华,打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乡村旅游主题,让乡村在“个性化发展”中持续振兴。

三、如何避免大拆大建坏传统?

当前,打着“文旅”“文创”的名义,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再造,培育出各种各样的传统村落以及“农家乐”“洋家乐”,大办民宿旅游、大兴休闲农业、大办文化节庆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部分乡村以“文旅”“文创”之名,行变异、肢解之实,乡村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拆旧建新中遭受了破坏。

该如何扭转这一趋势,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深挖内涵、传承发展,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都值得深挖。比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重修村志,传承老手艺,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发展。又如,“赏”古老畲文化、绘如画村景的温州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让川村,通过挖掘畲族独特的“长桌宴”文化,展现畲族特色服饰与习俗,让川村名气响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源,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为文化产业提供素材、创造业态、塑造品牌,有力促进文创产业乃至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游客、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更要促进乡村自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同频共振,以乡土民风和文化内涵真正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四、如何避免盲目跟风随大流?

当下,我们能看到不少乡村地区都有“文创”产品,然而乡村不缺乏产品,而缺乏产品创新。某些乡村还在亦步亦趋地模仿和照抄,市场上什么产品“大热”,它们就做什么,盲目地跟着潮流走。

该如何提升原创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感、有创意的乡村文创产品与业态?创意引领、数字赋能是重要解法。

好的文创产品和业态,既要彰显区域特色,又要富有内容质量,讲好产品的故事,让文化底蕴得以凸显。比如,有的地方就巧妙地将乡村文化融入农产品设计,让实用的产品更具观赏性和价值。在浙江,通过培育推选“我们的村礼”,广大乡村的一大批文创产品脱颖而出,像杭州余杭的中泰竹笛,就占了全球竹笛市场80%以上的份额,撬动了年总产值3.5亿元的竹笛产业。

乡村文创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自身优势,以更强的创新力度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方能在“文创热”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如何避免缺乏运营短平快?

近年来,不少乡村在文化创意赋能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钱砸下去了,基建造起来了,环境搞上去了,网红设备设施引进了,但后续产业发展却不及预期。部分乡村依靠“创建”实现了一时繁荣,但仍然难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持续发展能力令人担忧。

该如何让文创发展从“输血”走向“造血”,让乡村不仅一时“爆红”,更能持久“长红”?模式创新、长效运营才是长久之道。

比如,能人运营模式。在台州天台塔后村,党支部书记以市场化理念带领全体村民自主策划村庄发展和运营,以顶层设计形成完整民宿集群,引领每家民宿做出特色,并打造各类节庆活动激活市场,成功打响文旅品牌。比如,村企合营模式。绍兴柯桥棠棣村依托花木产业,引入民营企业合股成立“花满棠研学文旅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整村产业规划、建设、运营、推广。

产业发展为骨架,文化底蕴为血肉。运营资源下沉,但运营思维和内容品质却不容下沉。文创赋能要以长效机制为发展的持续保障,立足长远谋划乡村运营,持续吸引资金、汇集人才、深化创意,深度激活乡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乡村是人们不断回首的故乡和家园。发挥好文化的带动作用,寻找根植在这一方土地上的独特性文化内容,唤醒对于这一方水土的真实认知,以此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带动产业发展,正是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意义所在。

(原题为《文创赋能乡村的五个解法》 作者 之江轩 来源 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