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让阅读陪伴孩子成长 全球速读

2023-06-01 10:19:47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打开孩子梦想的天窗,也是助力儿童成长的阳光。对于今天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充斥着电子产品的环境里,如何让孩子保持一颗安静阅读的心?在生活中和教学中,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中国教育报特别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文学奖获得者保冬妮和高级教师、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教师朱煜,共同畅谈“今天,如何让阅读陪伴孩子成长”。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开展儿童阅读


(资料图片)

不同年代的儿童阅读有不同的特点。仅就读物形式而言,“70后”的童年听评书,“80后”的童年看连环画,“90后”“00后”的童年开始有绘本,而“10后”的童年阅读更加丰富,有电子阅读,还有各类音频视频阅读的APP(客户端),那么,儿童进行这些新形态的阅读是否值得鼓励?

在保冬妮看来,阅读的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阅读当中有怎样的收获,有怎样的体验,阅读又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保冬妮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其实给孩子提供了更多体验式的阅读,在新型的阅读中,孩子们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会更强。“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拥抱这样的多元化阅读。”保冬妮说。

“听书当然是一种阅读,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朱煜说。

朱煜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听书”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讲的人要好,过去的评书,“大家”讲起来绘声绘色,听声音就能浮现画面,而现在有些“听书”的声音,是人工智能生成,读出的语音语调都一样,甚至还会读出错别字,这不仅无益,甚至有害;二是听的书要好,选的故事要好,不能任何书都给孩子听。“人工智能时代,家长要学会取舍,在这方面我们是需要花力气的。”朱煜说。

人工智能时代儿童阅读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智能手机、短视频、游戏等声画冲击性强、互动性强,容易把孩子从阅读中“抢”走。

朱煜认为,孩子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具有天然的阅读者的属性,对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在没有足够自控力的时候接触智能手机、游戏等容易上瘾,从而失去对阅读的热爱,想让他们重新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会有很大难度。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长。如果家长控制不住自己,不愿意为了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放弃,孩子就会受负面影响。”朱煜说。

家长如何激发并保护孩子阅读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保冬妮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从孩子本身的兴趣出发。“有的孩子喜欢昆虫,就可以从阅读昆虫的书籍开始,有的孩子喜欢飞机、舰船,就可以阅读机械类的书籍。了解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为他提供广阔的天空,才能让他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保冬妮说。

“要定期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挑选书籍,学会自主阅读,也是让孩子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朱煜说。

从生动的、自由的阅读开始,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开始。保冬妮不认同给孩子布置硬性书单的做法:“给孩子定阅读计划,这就变成阅读任务和压力了,这样孩子是不会爱上阅读的,阅读一定是轻松的、投入的。”

保冬妮和朱煜都认为,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最重要的做法之一,是共读一本书并交流。“其实很多孩子也是借由阅读产生了聊天的主题,他们喜欢同一本书,并把这本书当成一个聊天的话题。”保冬妮说。

家长和孩子共读,年龄和时代的差距是否有影响?保冬妮认为,不同年龄和不同时代的人是可以对话的,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话,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借由阅读,父母可以跟孩子保持一种关联,知道彼此心里想的是什么,它是一种家庭连接的纽带。”

“在家庭环境里开展阅读,一是要保证亲子阅读的时间;二是要给孩子安排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哪怕阳台上放一个小小书架,这样的仪式感很重要。”朱煜说。

学校如何更好地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

今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书香校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如何建设“书香校园”,在校园中更好地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

朱煜认为,首先要有一个硬件环境,一个好的图书馆或者图书室非常重要。学校也可以把校园当中很多角落利用起来,布置成图书角,总之在硬件上要有一定的投入。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而言,朱煜认为,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日常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去研究。“教学的设计单靠一位老师可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一起做教研,来实现这种阅读氛围的营造,各个学科都是如此。”朱煜说。

此外,在多年的教学中,朱煜积累了很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他表示,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性的阅读活动,如设计一套阅读的课程,还可以做阅读小存折、开展阅读小明星的评比等。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喜欢通过阅读的延伸,来促进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保冬妮写过一本图画书《有戏》,讲的是看京剧的故事。她带学生阅读完这本书后,就带着学生去画京剧脸谱的面具,学生通过描绘不同的花脸,了解了不同的人物角色,从而深入感知京剧的艺术形式。

“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打开一扇门,让孩子能够接触另一个世界,去了解世界的广大和人生的意义。”保冬妮说。

作者:本报记者 易鑫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01日第3版版名:新闻·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