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立足长远视角 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投资文化_环球速读

2023-06-07 05:47:12 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

6月6日,上证指数下跌1.15%,跌破3200点,收于3195.34点。

鉴于今年以来A股的表现,市场上有一些声音片面地认为我国经济复苏不够有力,据此认为需要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性政策逆转经济增长与市场信心低迷的趋势。

这些看法主要源自一些投资者年初预期过高但未实现后的“失望”,但其实,我国宏观经济并未有变得更差。事实上,当前A股主要指数市盈率位于历史中位数下方,一项本月初的研究认为,沪深300、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的市盈率分别位于历史36%、30%和4%的分位数水平。其中,沪深300的PE(TTM)中位数为12.34倍,低于道琼斯工业指数(16.51倍)、标普500(18.48倍)等全球主要指数。因此,投资者应该关注决定长期投资价值的估值,而不是股价受刺激性政策支撑的短期空间。

应当说,一部分投资者对于投资收益存在过高期待,认为由充足流动性、增加财政支出、服务业恢复以及公司业绩增长等利好因素支撑,会创造一个所谓的较大投资机会。但是,客观来说,鉴于国内外结构性调整的相关挑战(尤其是地产业),以及短期内制造业库存周期对出口的干扰,再加上疫情对经济产生的“疤痕效应”需要消化时间,因此,经济恢复不能下猛药扭曲供需产生新问题,而是一个强调系统性和均衡性的缓慢复苏进程。

但一些投资者希望刺激性政策利好尽快兑现,而不是在稳经济过程中兼顾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在以往每次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时,为了逆转下行趋势并增强信心,市场往往需要大型刺激方案,并且都配以宽松货币政策辅助,比如以往的相关刺激措施,主要是一个加杠杆过程,赋予了基建和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过高的比重。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大型投资方案能够制造一个短期的大型套利场景,因为有具体部门真实增加债务,容易形成市场共识,从而刺激资金大规模涌入资产市场套利,比如楼市和股市。由于羊群效应,这将是一个无风险短期资产套利活动,但是,这种非理性往往过度透支而出现泡沫化,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每次熊市需要多年才能消化。

可见,这种大型刺激模式虽能短期内逆转信心与趋势,但会牺牲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制造大起大落的风险,并积累结构性与不可持续的危机。

须知,投资者过度注重短期套利机会而将市场作为倒逼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的杠杆,实际上在不断强化基建地产为主的旧模式。投资者应该摆脱对刺激性政策的依赖,将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客观结合起来形成独立的市场叙事,客观认识我国的经济发展。短期投机与套利思维不仅持续伤害市场与投资者本身,也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与高质量发展形成干扰。这并不理性。

目前,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经济运行与复苏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关于决定A股长期表现的主要因素,仍是相对稳定且不断向好的。因此,坚定信心、决心与耐心,是当前市场参与各方的首要任务。

面对经济运行问题与挑战,政策制定者必然要兼顾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一味地“下猛药”。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众多有利的经济发展因素,投资者也应该以客观并立足于长远的视角,实事求是地回归市场,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投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