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3年!从小山村到大舞台!晋安这群少年做到了!

2023-03-07 21:16:42 今日晋安

3月5日晚

一场专场音乐会

在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上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灯光亮起

青年指挥家聂志勇有力抬手

一曲《闹新春》开场

10多个声部密切配合

时而低吟如涓涓细流

时而气势恢弘如黄河奔涌

这次演出的主角是

来自晋安区宦溪镇的34名少年

他们是怎么从北峰来到于山?

又是怎么从零基础到专业演奏?

今天,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2019年初夏

聂志勇和二胡演奏家詹闻一等音乐人

受邀来宦溪镇降虎村游玩

突发奇想

“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

搞个民族乐团怎么样?

宦溪本地人杨秀梅一听,立刻联系了福州市宦溪中心小学、捷坂小学两所学校选拨学员。虽说是选拔,但其实并没有挑选的余地。“但聂老师说,只要学生愿意来,他们就愿意教。”杨秀梅说。

2019年7月16日

64名少年参加了选拔

从那时候起

音乐和公益

两种最美妙的“音符”

飘荡在宦溪的山野

音乐种子也种在孩子心中

乐团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坎坷

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每周五下午

乐团在宦溪中心小学上课

捷坂小学的学生要搭乘班车赶来

在福州各地工作的乐团老师

则自行驱车前往宦溪汇合

“这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我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开。”詹闻一老师说道,但上山容易,坚持每周风雨无阻地上山并不容易。

纯公益的授课

乐器配置是个大问题

经过一番努力

福州市群艺馆赠送了

高音笙、低音提琴等16件乐器

教学乐器解决了,但山区人家经济能力有限,一件中音笙就要上万元,一架扬琴也需数千元。“乐团的乐器就是孩子们的乐器,或是借回家,或是直接在学校练习。”杨秀梅说。

更大的挑战在于人员的流动

乐器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

乐团里有许多留守儿童

升学、转学以及难以坚持的练习

让不少学生打起了退堂鼓

部分老师也因为自己的工作安排

和生活规划退出了乐团

詹闻一说,“每次总有老师放弃市区可观的课时费,及时顶上。”去年,他把女儿詹梦菲也拉上了山,目前乐团里有11名老师。

想起乐团初建时朋友的笑言,聂志勇感慨:“我们已经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我们还要努力走得更远。”

乐团发展至今

许多人都疑问

为什么宦溪的孩子

在乐团老师的指导下

可以将合奏做到这种程度

甚至超越不少有着优质生源的小学

“宦溪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每次乐团老师都会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之所以像“白纸”,不仅是因为宦溪的孩子没有音乐基础,也因为他们受制于当地资源,没有接触音乐的机会。但也正于此,乐团的孩子和家长都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扬琴演奏—黄宇翔、张旭

“以前从没想过可以站上舞台。”

黄宇翔和张旭都是宦溪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张旭总是利用午休时间练习扬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黄宇翔。“没想到他很快就上手了,我就把他拉入了乐团。”张旭说,不过数月时间,黄宇翔就能参与乐团合奏。

竹笛演奏—汤典辉

大提琴演奏—汤典彬

哥哥汤典辉是乐团的第一批团员,在家里日复一日的练习感染了弟弟。“他们在家会一起练习、合奏,充满了对音乐的渴望。”妈妈说,在完成乐团练习之余他们还上网找喜欢的乐谱,讨论如何演奏更好。

笙演奏—洪启凯、雷洪恩、陈媛

在老师介绍下,他们进入福建大剧院青少年民族乐团学习。每个周末,三个孩子结伴而行,下山上课。洪启凯的家长黄秀兵怎么也没想到,老师有一天会说,“你的孩子是可以吃这碗饭的”。

“不掺杂功利心”

这也是乐团得以走到今天的一个原因。两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得知这些音乐人的想法,便给予无条件的支持;老师们不求经济上的收益,谨守一番赤诚情怀,只愿为山里的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为民族乐团的训练探索一条可行的成熟路径。

聂志勇说:“乐团坚持到现在,少不了家长的支持。”

在老团员排练的同时,第四批学员在上乐理课。与孩子们坐在一起的,还有4名学生家长,其中包括一名学生的奶奶。

随着升学,乐团的12名成员进入宦溪中学,宦溪中学校长张县明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升学而放下音乐,于是他们成立了宦溪中学民族乐团。

“以前游客来镇里,第一印象是飘香的牛肉,现在多了美妙的音乐声。”在杨秀梅看来,老师来了,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家长,甚至让镇村都变得不一样了。

杨秀梅还说:“乐团成立时,也有些质疑的声音,这次我们能站上九日台的舞台,是最有力的回击。”

去年8月11日

福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池小霞来到宦溪

郑重地向乐团的老师们发出邀请

“请乐团到九日台音乐厅演出”

当晚的九日台音乐厅座无虚席

观众以为演出就要落幕时

老师们坐回了孩子们的身侧

共同献上了返场曲目《孤勇者》

怀着一腔孤勇

与环境抗争

与世俗抗争

在演奏中

一股冲破逆境的力量直抵人心

正如台上每一位从宦溪走出来的孩子

和每一位坚持着的老师

经费与人员的流动

依然是困扰乐团的大问题

在此呼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

让乐声一直萦绕在晋安的青山绿水间

让乡村同样拥有获得艺术滋养的机会

让乡村孩子拥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