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展示我省民间工艺精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福建地域民间艺术,发挥名家示范引领,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力作,福建文艺网对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出的8件获评“第二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宣传推介,本期推出兰全盛作品专题。
第二届福建省民间文艺山茶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紫气东来》
(相关资料图)
兰全盛与德化陶瓷
《紫气东来》以“紫气东来”的寓意讲述“老子出关”典故记载而创作。但老子出关作为让人耳熟能详的传统题材,以此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对此,兰全盛想到了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创作《紫气东来》。
兰全盛在创作《紫气东来》
兰全盛以虚化和形似化的手法塑造老子坐于山石幻化而成的青牛之上,老子衣纹应用了德化传统线条与写实衣纹的结合,襟带倏然,流畅宛转,既稳如山岳又身形缥缈。在其身旁设计了书童伏在其旁静心听道,两人神情自若,交相辉映。最底部设计了石头用刚毅手法塑造险峻又充满力量的实幻化感,生动塑造出老子出关时仙境一般的情景。使整件作品有虚化与写实幻化于一体的美感。
《紫气东来》局部
兰全盛坦言自己对创新的看法:“我们所说的创新,真正有意义的创新,是你这件东西做完了以后,你会给后人留下一些什么东西。他能在你这件东西里学到什么,这种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他自己有幸认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建胜,并拜他为师,认识到以前做佛造像更多的是遵循西方雕塑的立体构造,后来发现传统瓷塑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雕塑形式,更多的是建立在创作者的心境和情怀之上的。后来他又深受明朝的何朝宗影响,被何朝宗所创立的何氏观音深深吸引,为此曾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传统观音,走寺庙、博物馆,造访同行以及描摹历代陶瓷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尤其在临摹“瓷圣”何朝宗的作品,努力体味前人的造型要义、工艺技法、内心修为等。
兰全盛 《观音渡聋哑》
兰全盛 《正坐批衣观音》
兰全盛 《阿莫提观音》
在继承前人传统的高雅品格之后,兰全盛借古开今,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手法的创新,让作品更有张力,身具自我风格。
“我们德化这种传统雕塑,它是可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心境,手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这个创作的影像是在心里的。当你心里有这种影像的时候,你才能通过你的双手,去把它表达出来。当这个雕塑呈现以后,其实就是你心里所产生的一种影像。做雕塑,每一个雕塑都是一个挑战。有人对我说,你做的这件东西很像你,其实像我就对了,因为我做的是我。”
兰全盛 《和合二仙》
同时,他不断创新,让传统作品融入创新元素,令人耳目一新。为让作品更有层次感和厚重感,更好地将德化瓷雕艺术之美展现出来,兰全盛挑战烧制实心雕塑。实心雕塑不但工艺繁复、创作时间长,而且烧成极其困难,历史上曾有“十窑九败”的说法。
在实心雕塑制作过程中,从堆泥到成型,要经过主体造型设计、表情刻画、衣服处理、局部装饰等,这些工序层次完成之后,还需等待胎体的自然风干,最少需四个月。尤其是自然风干这一程序,省不得、急不得,尤为考验“匠心”。
兰全盛 《实心瓷塑渡海观音雕像》
兰全盛介绍说,因为整座胎体都是实心的,若是人工吹干的话,往往表面一层泥会迅速干燥,而里面的泥坯却仍然水分十足,内外干燥的程度、速度不一致,就会造成日后烧制时的爆裂。实心瓷塑作品在烧制过程中,瓷体很容易爆裂,这是因为胎体太厚,接触高温时收缩速度不一造成的,温度由外入内,外层受热快,温度比较高,收缩快,内里受热稍慢,温度比较低,收缩稍慢。所以,每一件瓷器都要反复修改,进炉烧制十几次,不但烧制时间长,而且成品率也极低。
尽管难,但兰全盛坚持不懈,并从“做出好东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极大的喜悦。在其持之以恒的试验、实践中,他的实心雕塑作品烧制成功了。
兰全盛 《弥勒》
二十多年来,兰全盛沉潜于德化传统瓷塑的海洋中,从16岁开始他对陶瓷的喜欢一直没有变过。对他来说,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自己的心情和灵魂,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未来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但未来总要去追求。对我来讲,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这就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
兰全盛把这些近年来创作的瓷塑作品以及心得编集成册,在书中写道,把瓷看作一场修行,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才有不朽的艺术。
兰全盛 《丝路花语》
兰全盛 《地藏菩萨》
兰全盛 《坐关公》
兰全盛 《依貉观音》
个人简介
兰全盛,畲族,1981年7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德化县立琦瓷艺研究所艺术总监、泉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兰全盛先后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金牌工人等。
紫气东来 美术作品 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