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诸葛亮如果休养生息,不穷兵黩武的北伐,蜀国结局会怎么样

2023-06-02 14:23:58 中华网热点新闻

众所周知,三国之中,蜀汉国力最弱,尤其是在刘备夷陵战败后,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但是,诸葛亮却对曹魏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

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如果不北伐,蜀汉能有更好的发展。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相关资料图)

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一半的基业一战丧尽。为了夺回荆州,刘备出兵伐吴,却又在夷陵惨败,损失几万精锐。

这种状况下,蜀汉面临重大危机,亟待恢复元气,所以从夷陵之战结束的222年八月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228年春,五年半的时间,蜀汉没有再与其他两国发生冲突,而是韬光养晦,一面与东吴恢复关系,重新结成反魏同盟,一面平定南中叛乱,稳定内部秩序。

所以,诸葛亮北伐不是不顾一切的穷兵黩武,而是"打有准备之仗"。

那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因为这是蜀汉立国的根本!

早年,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作为自己的政权基础,而当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后,汉朝寿终正寝,刘备的身份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故而,刘备宣称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否认曹魏政权的正统性,自己称帝,宣布自己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

因此,蜀汉天生就是要跟曹魏为敌的,所谓"汉贼不两立",刘备要为汉献帝"报仇",要恢复大汉的江山,这是蜀汉政权的政治属性决定的。

诸葛亮如果短时间不打曹魏,可以。但长期不北伐的话,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讲严重点,动摇执政根基;讲轻一点,面子上挂不住。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因素,如果把这些都撇开,讲的实际一点,不北伐会有什么现实的坏处呢?

首先就是蜀汉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不要觉得蜀汉很弱了,就应该偏安一隅。诸葛亮主政时期,蜀汉朝堂之上还基本是刘备的老班底。这些人当年跟随昭烈皇帝打天下,一个个也是雄心不老。让他们从此放弃逐鹿中原的伟业,大概蜀汉的臣民也要人心动荡了。

所以,北伐,其实也是诸葛亮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不北伐,凝聚力就差,队伍不好带。

第二个现实坏处,就是蜀汉会被逐步边缘化,无法与魏、吴一样获得长足的发展。

从地图上看,蜀汉所在的益州不算小。但是,汉代分天下十三州,不是按照疆域大小划分,而是以人口多少作为标准。

由于当时北方是经济中心,所以北方九州较小,南方四州较大。北方九州都在曹魏手中,东吴有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分,蜀汉才一个益州。这就意味着,蜀汉的人口大概就是曹魏的九分之一、东吴的三分之一。

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的"天下三分,益州疲敝"。人口少,兵力就少,也意味着人才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没有兵力,如何发展?

如果蜀汉不求突破,偏安一隅,就注定会被魏、吴两国边缘化,越来越弱。不用别国吞并,蜀汉都会自己玩完。

所以,为了发展,蜀汉也必须拓展疆土。而东吴这边是盟友,不能再内耗了,那就只有北伐,从曹魏手里抢土地、抢人口、抢人才!

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北伐并没有成功,所以实际上也无益于蜀汉的发展。

其实不然,虽然诸葛亮没有太大的成功,但至少第一次北伐时退兵时迁曹魏境内西县千余家入蜀,第三次北伐时夺下了武都、阴平二郡,这都促成了蜀汉人口注入新鲜血液。

而通过北伐,也让蜀汉获得了原属曹魏的姜维、夏侯霸等将领,补充了蜀汉捉襟见肘的人才队伍。这都是北伐的实际好处。

此外,诸葛亮反反复复出兵,虽然没有大胜,但小胜还是有一些的,甚至击杀过张郃这样的高级将领。这就告诉曹魏,我蜀汉不是软柿子,你不一定打得赢我!于是,曹魏内部就产生了一种厌战情绪。

后来曹真伐蜀,以及诸葛亮死后的曹爽伐蜀,在曹魏朝中都有很大的反对声音。也就是因为群臣不是一条心,这两次伐蜀都草草收兵。

而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主政,都采取"鸽派"策略,休养生息,曹魏也不再进犯蜀汉,因为他们打怕了,觉得蜀汉不来惹我就很好,这就是诸葛亮用战争换来的和平。

综上,诸葛亮如果不北伐,蜀汉就会丧失政治基础、缺乏兵力和人才,在暮气沉沉中越发衰弱,最终因为不堪一击,被曹魏彻底剿灭。诸葛亮用北伐,训练了将士,打出了军威,吓退了曹兵,换来了和平!

如果不北伐,蜀汉就是在安逸中等着人员老去、暮气沉沉。

最后,蜀汉不北伐,曹魏就会西征!有学者分析,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除了第一次、第五次是规模浩大,真的希望"克复中原"外,其他三次都是小规模侵扰,目的是"以攻代守"。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要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各大势力其实都想吞并别家,一统天下。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蜀汉不打曹魏,曹魏也会适时西征,一举灭蜀。

蜀汉不北伐,魏蜀边界确实会有一段时间相安无事,但曹魏一定会利用这段时间整军备战。而就是因为诸葛亮的不断北伐,让曹魏那些负责西路的将领疲于应付,防守都来不及,自然没工夫攻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