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多元协同、书证融通、三轮驱动践行高职现代学徒制-每日速看

2023-05-10 17:19:4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摘要:在推动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模式在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试点的过程中,与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过程、方法、组织形式及提升方式上,多元协同、书证融通、三轮驱动,全方位有效且深入的合作,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专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方案,并能够有效实施并推广到其他专业。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智能光电技术应用;校企合作;三轮驱动

201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在高职教育系统中践行现代学徒制则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其“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特征及基于专业教育开展的运行模式, 迎合了当前行业、企业、学校的三方需求,有力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不断深入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多个领域进行协作,打通学校到企业的实践、上岗、晋升通道,实行书证融通,并辅以专创融合、社团竞赛、分层培养的三轮驱动模式,打造适合高职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资料图片)

一、做强职教集团大平台,点线面结合精准对接行业企业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培育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4+6+8”现代制造业体系。其中做强4个营业收入达万亿级支柱产业的第一大产业即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产业。根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所处“武汉·中国光谷”这一优势的地理位置,以光谷为面、光电行业为线、重点企业为点,围绕光谷区域内光电产业园,依托光产教联盟、激光行业协会、电子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瞄准“光芯屏端网” 重点企业,定位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在光器件、光通信、光显示、光加工、光芯片、光网络产业链中的重点岗位,动态调整并逐步自我完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专业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做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所牵头的武汉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三年不断提升职教集团企业数量和质量,优化“园、校、行、企”运行机制,与“武汉·中国光谷” 光电子信息行业近百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武汉昱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昱升光电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武汉华工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正源光子学院”,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烽火产业学院”,和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楚天激光公司、华星光电等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课堂融入车间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上得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与武汉电子信息职教集团的理事单位——武汉昱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进行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把企业的需求和优质资源上传至云端,让学徒和从业者可以实时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进一步适应企业与行业的需求。并即将行校企三方的需求共享,融会贯通建设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的智慧云平台。以此为契机逐步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范围和规模,推广经验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光电子信息产业群发展的分组分岗教学模式。

二、多元协同,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

(一)聚焦行业发展动向,推动产业学院建设

“光芯屏端网”是武汉“中国光谷”的主导产业集群,专业建设以“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为基础,纵向链合、横向协同,突出“光” 特色,做强“芯” 核心,做大“屏”规模,强化“端”带动,优化“网”生态,培养在生产设计、工艺测试、设备装调运维等岗位,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光器件制造与设备装配、生产工艺研究与推广、芯片测试、通信组网、智能控制、工业网络化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其他专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同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与武汉昱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的原则,成立“昱升光电学院”和“烽火产业学院”。联合企业的优质资源,成立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测评指标。通过专家委员会指导和企业工程师参与,通过企业捐资,校企共建的方式建设先进实习实训基地,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实践考核, 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依托产业学院,与职教集团联动,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企业员工准学徒制培养、工程应用技术开发、专家技术论坛等活动。也逐步在中型优质企业活内,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基地,也与更多中小微企业合作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推行“双主体”育人模式,联动专业群体建设

1.创新“四阶段分段递进嵌入式”教学模式

智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采用学训交替、先学后训、学训一体的“分段递进嵌入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培养适应光电技术行业发展的实务精英。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带动下,按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岗位任职要求”来设置课程,以职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一体为教学目的,形成光电技术应用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和学徒的发展情况,分阶段、分批次引导学生在企业中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定岗工作,大一的学徒制班学生在第二学期赴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四个部门进行交替轮岗。第三和第四学期,分别安学徒制班学生赴企业进行为期四周的轮岗实践,让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第五学期学徒可以直接分配到企业的相应岗位上,快速适应并胜任岗位工作。采用“2+双 4+双18”的逐级递增模式,增加学徒企业岗位实践的需求,将“分段递进嵌入式”的教学模式贯彻执行,并加以改良,让学生能在企业中快速成长,由学徒进阶为技术能手。

2.企业导师全方位参与学徒成长过程

自2018年9月至今,武汉昱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合计到校进行专业培训讲座8次,参与校内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进行四次专业培训及测试。另外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校内实训教学八周,合计40学时。学徒赴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学徒在适合的岗位上得到锻炼。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还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到校挂职,深入校内教学的各项工作,指导校内实践类课程的开展,保证企业需求与校内传授知识的一致性、同步性。合作企业也对参与学徒制工作的企业导师们给予优待, 设立特殊的津贴奖励导师,并在年终绩效中予以肯定,提高了企业导师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3.企业元素融入,打造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前期充分的企业调研之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于2019年7月份召开两次重量级的会议,分别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能力分析会和课程转化会议。实践能力分析会是在职教专家赵志群教授的引导下,通过与14位具有10年左右工作经验光电企业技术一线工程师共同探讨,梳理出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基本成长路径,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并确定出了十大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学徒今后就业的不同岗位和成长路径,梳理出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439条的职业能力。

紧接着又召开的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转化会议。邀请了6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光电专业教师和6名光电行业专家一道,对十大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并讨论修订了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程、学徒实践课程的分类, 并讨论了企业技术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方式方法,最终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后细化成各个课程的标准、实施方案、考核方案。企业专家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书证融通,拓宽现代学徒制发展通道

(一)以企业标准调整教学与实践标准

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制定了生产制造助理工程师、工艺部助理工程师、研发部助理工程师着眼于武汉昱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部、工艺部、研发部的助理工程师岗位,明确岗位工作任务,规范岗位工作流程,筛选适合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就业工作内容,制定了3个目标岗位的学徒岗位标准以及岗位能力培养所需的企业导师的遴选标准。

围绕目标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确定课程定位与目标、内容要求、教学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方式,校企共同制定了《光电器件装配与调试》《光电类软件应用与开发》《光机电系统集成与调试》《光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光学与光纤技术》《生产线管理》6门核心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标准。为校企双方的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教学提供了实施依据。

(二)以“1+X”证书考核衡量教学效果

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徒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指导龙头企业烽火通信“1+X 5G承载网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并参与证书实施全过程,构建书证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双方按照岗位成才的培养理念,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工作系统化原则,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员工培训与认定等内容。同时开展1+X激光加工技术应用职业技能考证、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项目、1+X5G 承载网、1+X工业视觉技术等4个“1+X”证书制度培训与考核工作,开展培训站和考核站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1+X”证书培训及考核100 人•证以上。并将学徒通过的相应“1+X”证书考核作为学徒就业保驾护航的凭证,以通过率衡量教学效果。校企共同培养、考核并互认“1+X”证书,参照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制定培训大纲,组织教材开发、试题库建设等工作,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方案与时俱进。

(三)以评价反馈系统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还出台了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标准,双导师考核标准,把岗位任务考核标准转化为学徒学业考核指标,灵活进行学分置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目标的一致。鼓励校企导师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出发,开发涉及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课岗合一的教学资源,研究双导师教学、弹性教学管理、双主体合作机制等教科研课题,由企业主导制定,实实在在落实产教融合工学交替。

形成了以在校学生、企业导师、近三年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为主要调研对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反馈系统,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建立结果导向评价与过程创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打造教学全过程问效的“闭环”。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评价方法,把教学要素(学生、教师、督导、管理)主观满意度评价与教学过程客观工作成果评价结合起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标准体系。依托产业学院、职教集团,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实践条件、专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体系,推动专业群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发展。

四、三轮驱动,培养复合型专创光电人才

(一)学做一体,专创融合融入人才培养

将光电子信息协同创新中心、双师培训基地、创客空间等与学生技术社团结对,在技术社团中开展专创融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技术研发、课程项目研发等工作,“以工促学、以创促学、学以致用”,培养有“创新创意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复合人才。建设期内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技术服务、横向课题10项,学生获得专利授权10项,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2项,省、部级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15项。

(二)以赛促学,社团阵地培养技能精英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按兴趣组建跨专业技术社团,将80%以上学生吸收进入技术社团,构建“院-校-省-国家-国际”五梯次技能竞赛体系,将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和竞赛训练同步融合开展,实施“学赛融合、以赛促学”的普惠式学赛机制。响应部省共建关于技能大赛的改革要求,承办国家级、市级大赛2项,学生参加国家级一类技能大赛获奖5项,省级一类技能大赛获奖10项,其他省部级及行业协会、教育管理机构、企业主办全国范围的大赛获奖50项以上。学生大赛成果纳入职业云平台管理,转换学分计入“学分积累认证卡”。遴选大赛内容转化融入课程,建设期内建成不少于30个训练项目的技能竞赛资源库,开发3个以上与竞赛训练相关的VR 资源。

(三)多层贯通,搭建多渠道人才培养体系

为适应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对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特性,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为高职扩招100万做准备,针对不同类型生源,设置“工匠班”“精英班”“卓越班”“储干班”,有针对性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抓住提质培优和专业群发展的机遇,打通“中高本”衔接的立交桥,全面提升师资、教科研、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内涵建设,引领专业群快速提升,积极申报光电职教本科专业,并与光谷区域内中、高职建立联系,探索联合开展学生培养、实训基地共用共享机制,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工作。

五、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三年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过程中,与企业深入合作,多元协同,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模式,打造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工学交替、交互训教、在岗成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书证融通,将企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之中,在

1+X 考证、学徒能力提升方式上达到更好的衔接;三轮驱动,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与企业进行有效且深入的合作。

下一步要利用武汉电子信息职教集团这个大平台,利用现代学徒制的云平台系统,联合中高职院校和各类企业,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和学校收益。同时利用数字化校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继续打造校外合作产业学院建设,优化对外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和学徒提供一个较好的培训场所,保证学徒制学生在企业和校内实践过程中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资源、实践设备,真正达到校企双方互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