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贸从业人士来说,与印度合作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历史上曾有一句话流传:“印度赚的钱都花在印度,一分别想带回家。”这意味着,虽然印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与其进行合作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不久前,中国小米公司被印度罚款551亿卢比,而且这个罚款决定不能上诉。接着,印度开始对其他在该国的中企进行“训话”,并制定了一系列新规。
(资料图)
针对中国手机制造商,印度提出新条件
印度媒体近期报道称,印度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对中企进行打压,对所有在印度经营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提出了若干新要求。据悉,这些要求包括中国手机厂商必须有印度资本,并且占股比例至少为51%。另外,这些企业的高管职位如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以及首席运营官等,都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
这些新要求被视为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施加的一种压力。尽管有些人认为这些措施是保护本国利益的正当手段,但许多人也对其合法性和道义性提出了质疑。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本国企业的做法无可非议。但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施加的新要求是否具有合法性,则需要仔细权衡。
专家:赤裸裸的霸凌!相当于变相收购中企
针对印度的举措,有一名了解中企在印度情况的知情人士指出,印度政府视中国企业的这种行为为“霸凌”和“变相收购”,尽管事实上他们并未花费任何资金。
另一位专家也提及印度政府早前对中国企业提出类似需求的情况。尽管印度政府怀揣发展经济、产业以及推动“印度制造”的雄心壮志,但多年来外国投资者对其政策与做法常常挞伐。如这些政策与做法给外部留下了商业环境低劣的印象,则新德里将遭受沉重损失。
中企在印成绩斐然,怪不得印度政府眼红
据了解,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经成为该市场的领导者。中国品牌vivo、小米、OPPO和realme分别占据了印度市场的17%、16%、12%和9%的出货量份额,这四个品牌的合力让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场占据了54%的份额。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购买力受到限制,因此印度市场不得不依赖于中国商品。这也正是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印度政府眼红,决定对中企出手的原因之一。
根据复旦大学研究员林民旺的说法,印度市场仍然对中国企业有吸引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会再大规模进入印度市场。最近,一位印度官员向《金融时报》表示,印度政府没有软化对中国企业的态度,但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只要这些事情对国家有利,他们就会考虑执行。
还有其他在印经商人员表示,印度政府希望改变现状,让当地人才和生态系统参与进来,并将印度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出口基地。
不过,无论印度政府最终如何决定,以目前的中印关系,以及印度的“诚信”,印度未来要想留住外企,恐怕会很难了。印度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超越中国,还需要多从自身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