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2023-08-22 08:26:41 中国教育信息服务网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资料图片)

作者:曾璇(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明确发展定位和实现个人价值、提升就业创业质量,进而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关系到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与我国不同行业人才结构优化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社会主体协同推进,强化产学研多维合作,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指导与支持。

深化三全育人,构建协同模式

协同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需协调各方主体的资源与条件,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系统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学校要把“三全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每一个阶段,构建“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协同联动机制。

抓好启蒙教育,把好育人“入口关”。在新生入学之初,组织他们参加生涯认知博览会、职业规划大赛和新生创新极客赛等,全员建立个人生涯画像。构建融合式教学体系,强化育人“培养关”。学校要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思政+专创融合+通识必修+金课选修”的课程体系,在全校范围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政策对接、创业打磨等活动。学校要打造交叉融合的“大思政”育人空间,建设集党建思政、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平台。抓实毕业生教育,守好育人“出口关”。利用就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毕业生精准提供线上信息服务,加强对学生爱校荣校、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等针对性的毕业教育,实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整合社会力量,拓宽协同渠道

学校不仅要重视相关校内育人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还要充分发挥不同社会力量的引导作用,加强与省内外地方政府、人社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各行业用人单位、校友优质企业等的多维联动,强化资源共享,搭建政校企多方合作的就业平台和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大学生就业岗位和发展渠道。如华南农大设立广州市首个高校“就业创业E站”,实行“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制,与温氏集团、大北农集团等1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校地企共建产业研究院(中心)38个。在闻名全国的“温氏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基础上,深化形成以“温氏班”为代表的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学校还可深化与合作企业的工作交流,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和岗位,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部署,学校领导要走在“组团出校送人才”的第一线,实地走访重点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就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助推优秀人才在各地各岗位上就业创业。

加强同行研讨,增进协同交流

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是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效果行之有效的举措。学校要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综合借鉴经验,吸收先进理念,探索多元化、校本化、协同化的服务体系。要创新生涯教育形式,如举办生涯认知博览会,吸引兄弟院校师生代表观摩体验,交流学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有效举措,为加强与不同主体的资源联动提供新思路,为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提供有效协同机制。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2日 15版)

[ 责编:李昱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