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郑州动作频频——城市发展到哪里学校就建到哪里_当前快报

2023-06-25 12:13:55 中国教育信息服务网

从孩子刚上幼儿园,金水区郑纺机社区的陈先生就开始筹划小学就学问题。今年秋季,儿子终于要上小学了,陈先生反而不再焦虑:“定了,就上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原来,陈先生早早打听清楚了,家门口的这所学校虽然建成刚两年,但师资配备、教学设施都很好!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郑州人口规模持续增大,如何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在家门口上好学?郑州市锚定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发展目标,立足调结构、补短板、增容量,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综合施策,整体发力,推进郑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到“十四五”末,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适龄学生21.87万人,其中,新增小学生14.87万人。如何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在家门口上好学?郑州市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动作。


(相关资料图)

未来中小学布局将更加完善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市、县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今后,城市发展到哪里,学校就建设到哪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郑州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未来全市中小学布局将更加完善。

2020年,河南省人大对《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条例》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就学、配套建设的原则,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从法律层面规范和保障了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标准及技术标准,确保配套规划的中小学幼儿园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严禁随意调整中小学幼儿园用地性质。

正因为有了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和陈先生有着同样感受的家长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全市生根发芽。

编制空间规划保障学校建设用地

郑州市自2012年启动编制《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以来,共落实教育规划用地1045块,主城区中小学用地面积约3.9万余亩。

2017年,郑州市提出“建设全国区域性教育中心”目标。教育发展,规划先行,对表大都市,对标新理念,郑州市编制空间规划保障学校建设用地。

结合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郑州市2021年又启动了《郑州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修订工作和《郑州市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规划》提出,要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变化和区域分布,科学布点控地,优化教育布局,改善教育资源结构性不均衡问题,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郑州市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金水区农科路小学国泰校区,利用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改扩建,于2022年8月建成投用;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普庆校区,在城中村改造项目提速过程中同步建设并交付使用……十年来,郑州市共投资257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30所,其中小学224所、初中8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共增加学位49万个。

暖心政策关注每一个孩子

6月18日上午,二七区的“小升初”报名现场,赵女士拿着相关证件来给女儿报名。“闺女小学是在开封老家上的。去年我和她爸都来郑州做生意了,想把她接来上初中。”无须烦琐的手续流程,赵女士很顺利地给女儿报了名。

近年来,郑州市出台多项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应入尽入”:逐年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不设置入学门槛(父母一方有居住证即可),简化入学申请流程,保障符合入学政策的随迁子女到郑就读,应入尽入。

抓均衡,促公平,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郑州一直在努力。数据为证:从2010年起,市政府连续14年将市区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实事”,2016年至2022年,市区共投用中小学195所,增加301520个学位;启动市区高中新建、外迁计划,腾退208个班,增加1.04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在有效保障41.21万人新增学生学位需求的前提下,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从2018年的38.9%下降到了2022年底的5.47%,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2023年,全市计划投用中小学22所(小学16所、中学6所),可提供学位29980个学位(小学18630个,初中11350个)。各学校通过压缩办公用房、改造功能室、租赁校舍等途径,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增加学位供给。据测算,我市今年有望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约5.3万个,能够解决新生入学4万个学位差额问题。另外,还可拿出1.3万个学位,用于引进人才及新增外来工作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形成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聚集效应

当家门口有了学校,家长们随之而来的需求就是希望这所学校尽快成长,成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根据《郑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我市通过“一校多区”“联盟集团”“强校托管”“联合办学”等形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政通路小学南校区、长江东路小学西校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明鸿校区……正是依托“一校多区”“名校托管”等模式,探索“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有效“流动”起来。

在二七区,“新校办一所成一所,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已经成为该区优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共识。近年来,二七区针对辖区优质教育资源“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不均衡格局,进一步优化学校定点布局,采取重组、代管、置换等方式,分批分期建设标准化学校、改造薄弱学校、合并生源不足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同时,该区紧抓全市理顺办学体制的机遇,先后组建了“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和“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拓展了集团化办学辐射面,形成了优质教育“南北互通、东西相达”的良好教育生态。

高新区推行“一校一规划,校校有品牌”,高品质创新教育已深入人心,家门口的好学校点亮了孩子多彩梦想;郑东新区采取学区制管理、优质校托管新建校、引进省内外名校等措施,全面启动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持续发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蓝图绘就、奋楫笃行。

“十四五”期间,郑州市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含农村寄宿制学校)150所,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额、班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将中小学校建设列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夯实县级政府中小学校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本辖区中小学校建设任务。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市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

根据《规划》,城镇新建小区和老城区改造小区配建的中小学校,将全部办成公办学校。市区高中阶段学校外迁建设加快推进。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加强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办学规模。

到2025年,郑州市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郑州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教育生态明显向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好教育。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