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热点: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看渝西铜梁“蹚出”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2023-06-26 14:30:33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转化到生产线上?一直以来是困扰不少地区加速工业化,提升本地产业经济能级的“瓶颈”。地处渝西地区的重庆铜梁区,“纸面”优势并不突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2023年后,科技成果转化效应在铜梁得到实打实的体现,有力地提振了当地工业经济态势。来自铜梁区科技局的数据,今年1—5月,铜梁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000多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出1000万元。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的一分子,科技转化的动能在铜梁是如何显现的?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否还能持续?

科技成果转化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铜梁城区迎宾支路上,一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店铺摆满了各式以鹌鹑蛋为辅料做成的产品。朱文宇是这家店铺的经营者,他还有另一个头衔——重庆伯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的拳头产品是鹌鹑蛋面,是与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朱文宇指着自己的产品,打开了话匣子。

重庆伯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门店,摆放着鹌鹑蛋食品

在川渝地区,以鸡蛋为辅料制作的面食品层出不穷,但朱文宇和他妻子早在2016年便另辟蹊径,开始研发鹌鹑蛋面食制品。虽然几经努力,产品做了出来,但始终上不了量,而且新品研发周期长,企业向前奔的能力不足。

“特别是研发核桃鹌鹑蛋面时,加多少核桃,加多少鹌鹑蛋,全靠自己摸索,要不就是油脂含量高了,要不就是面条口感不筋道。”朱文宇回忆说,当时差点就想放弃。恰好在铜梁区科技局的介绍下,老朱找到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的退休所长周令国,请他带着科研人员来攻关。

在周令国和另外一位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只花了不到两周时间,就把老朱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核桃鹌鹑蛋面研发成功,测试出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理想值。这下坚定了朱文宇请科技人员为企业赋能的决心,为此,伯德农业向重庆食研所支付了10万元的科研资金,食研所利用自身积累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便为伯德农业开发出七种新品,实现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的有效转化。

“经过重庆食研所为我们赋能,今年以来公司的产值、利润率同比增长了20%以上,单品附加值更高,接下来就是向成渝两大城市进军。”朱文宇颇有些兴奋地说,企业正在和成都最大的连锁超市进行洽谈,准备在今年内进入成都市场,立足好川渝再逐步走向全国市场。

相对于伯德农业“走出去”找科技成果转化,铜梁另一家企业——重庆精鸿益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对科技人员“请进来”,完成了成果转化。

作为精鸿益公司的研发经理,周龙谈起当初的“请进来”兴奋不已。“没有重庆文理学院的技术成果转化,我们产线提升的速度会慢很多。”周龙说道,文理学院在自动化控制领域有较强的实力,已经研发出相关的软件技术。而彼时,精鸿益正在大力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特别是在电脑内置件的装配方面,希望用机械手替换人工。

位于铜梁高新区内的重庆精鸿益科技有限公司

更巧的是,早在2019年,精鸿益公司与重庆文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希望从高校“借脑”,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边有自动化改造的需求,一边则有亟待转化的技术成果。当企业提出需求后,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迅速做出响应,对生产线进行了提升改造。

周龙介绍说,改造后的生产线,工人操作人数由8个减少到1个,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同时,产品良率也比原来高了10%。可以说,改造取得圆满成功,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让企业“摸得着、看得见”。

科技成果转化的“干劲”与“巧劲”

事实上,不管是伯德农业还是精鸿益,能让他们从容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要义,还在于铜梁区科技局为企业搭设的“桥梁”。

“科技局是作为一个‘中间人’‘服务者’存在的。”铜梁区科技局局长张跃表示,“我们更多的是倾听企业的声音,发布企业的需求,征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让更多的成果从实验线走上生产线。”

有了这样的理念,铜梁区科技局上上下下对待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思路:定期收集企业的技术需求,主动与重庆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资源匹配。尤其是建立起“智汇龙乡·铜创未来”创新资源导入平台,采取“专场对接+日常对接”的方式,促成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

有了“干劲”,铜梁区还使上了“巧劲”,他们深知自身资源禀赋的相对劣势,多路径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具体做法包括引育专业机构,催生成果转化;借助活动平台,一举多得“得实惠”。最显著的例子发生在今年4月下旬,重庆市科技成果进区县专项行动在主城都市区的第一场,就落地铜梁,活动还同步配套了成渝双城科技成果对接会。仅此一项活动,“易智网铜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揭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金融科技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铜梁区重点产业领域,一共发布和推介了140余项科技成果,当场就有13个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签约。

重庆市科技成果进区县活动在铜梁区举行

“去年区里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在重庆全市首次提出新增科研设备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研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张跃介绍称,这些举措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平台建设、技术成果交易、产学研合作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区内企业重视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意识明显增强。

重庆欣宇压力容器公司就是依靠激励政策,在新品研发上能够放开手脚去做。“之前做一个研发项目,我们会考虑到很多因素,现在能够拿到(铜梁区)科技局的扶持资金,让我们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上成本压力就小了很多。”欣宇压力容器技术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科技成果转化

正是靠着针对性较强的“打法”,铜梁在科技成果转化板块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今年1至5月,铜梁辖区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以及重庆市内多个科研院所等达成40余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80%为成果转化类项目。上半年,铜梁上线了重庆区县首个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及“科技地图”,实现了全区175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点科技型企业24项创新指标的动态掌握和成果转化的线上对接。

“就科技成果转化这块,纵向比,我们进步很大,但横向比,与渝西领先地区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张跃对于当地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仍然保持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例举出几个“短板”:缺乏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成果导入转化平台,不能有效粘合院校成果端与企业需求端;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致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技术转移渠道较窄;创新型成果转化人才较为缺乏等。

问题一个比一个棘手,但显然不能“等靠要”。为铜梁带来的最大利好是顶层设计正在加速成型。今年6月12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渝西地区将担当新重庆建设的“生力军”,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

在这样的政策方略下,铜梁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有了更加明晰的指引。

海辰储能西南制造及研发基地。效果图

落地到具体举措,铜梁区科技局表示,多个利好因素正在叠加。铜梁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创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成为未来科技工作主战场;海辰储能投资130亿元的西部制造及研发基地加速建设,与重庆大学合作建设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百G光芯、千亿产值、千人研发的新型储能科研及成果转化大平台即将形成;鼓励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同时,铜梁还推动企业创新评价与科技金融结合的改革,推进科技服务数字化改革。

“通过上述举措,不断提升铜梁科技管理服务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及科技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张跃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