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19年,广东有哪些变化?

2023-06-08 01:14:16 南方都市报

文博会19年,广东有哪些变化?

盛夏的广东深圳,正迎来一场文化产业的盛宴。连续举办19年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6月7日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

本届文博会有359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194家,其中2688家线下参展,908家线上参展。


(相关资料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创立之初,文博会就肩负着“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光荣使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文博会发展的19年,正是中国文化产业高速起飞的“黄金年代”。在文博会上相继涌现的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已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文化生活。事实证明,文博会是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其成功更是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

时代在变,文博会也在不断展示新的光彩。本届文博会,数字化是一大亮点,首次设立了“数字中国”展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类文化企业齐聚一堂,呈献文化与数字结合的创意盛宴。吉祥物“小水滴”演绎裸眼3D秀,1∶1真人复刻的“数字人”现场直播,大型巨幕立体电影带领观众遨游祖国壮丽河山⋯⋯看展观众,有福了!

借助文博会,深圳乃至广东的数字文化产业将接受一次全新的检阅。

近年来,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910亿元,同比增长11.3%,连续19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如此之快,数字赋能、创意驱动是一大秘诀。咬定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等目标,广东依托“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飞跃,全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当下的广东,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引擎,“双核多点”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已在全省形成。

“数智经济到琶洲”。2015年以来,聚焦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主题,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31个龙头企业先后在广州琶洲引进落地,涉及消费及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创新之城深圳全力推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推动数字创意技术和设备、内容制作、设计服务、融合服务等四大业态创新发展。

珠海、东莞的游戏动漫、演艺娱乐、数字会展,佛山的影视制作、工业设计,汕头的玩具、服装等衍生品制造⋯⋯广深“双核”辐射之下,这是一个多点开花的态势。

数字赋能正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传承打开了更大空间。

在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一架褐红色的巨型天车悬在“南海Ⅰ号”上方,中央搭载着一台三维激光扫描仪,来来回回对船舱进行“无死角”拍摄。作为世界首创的智能考古测绘平台,它让水下考古有了一次新的突破。

走向全国的“广东智造”,也让越来越多中华传统文化IP“出圈”。乘着“新文创”的东风,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深入合作,打造出“数字故宫”“云游敦煌”等多个“爆款”案例。

数字文化还肩负着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动漫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故事”在异国他乡找到了更青春的“打开方式”⋯⋯

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数字技术“点亮”湾区。文化产业加“数”狂飙的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